与电影的高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的烂口碑,基本上70%的人看完电影都在吐槽,今天咱们就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说一说这部电影4个问题,以及它为什么被大家吐槽的原因?
什么是维和部队?
要想看懂这部电影,首先需要了解,到底什么是中国维和部队,只有把这个搞明白了,才能搞懂电影的口碑为什么烂。简单来说,他们是由中国派出的军事部队,这支部队需要听从联合国的决议和遵守国际法准则。
任务是制止冲突和恢复驻地的和平,他们主要执行的都是民事任务,相当于当地的警察。维和部队不单单只有中国,它是由各国警方联合组成的,电影中的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中国维和部队,所以,这里我们暂时忽略其他国家。
其实,维和部队大部分时间扮演的角色,都是在帮助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并阻止冲突的发生,就类似于之前看过的《太阳的后裔》那样,而且维和部队有三项原则需要遵守,分别是:中立原则、同意原则和自卫原则。
翻译一下的意思就是,时刻保持中立,不偏袒冲突的任何一方;没有得到各方同意之前,不能贸然出手;只能携带轻武器,并且只有在自卫的时候才能使用武力。恰恰也是这三个原则,使得维和部队这一类型,根本不适合拍成电影。
本身不适合电影
维和部队这个兵种很伟大,他们属于站在冲突地区的一线,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可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时刻都在告诫他们,必须牢记并遵守三项原则,不可以贸然出手,他们不能像《战狼》里的冷峰那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这样就失去了电影中最重要的“冲突感”(不信你看同样是描述维和部队的《太阳的后裔》柳时镇就只能和姜暮烟谈恋爱),这会给观众造成一种错觉,感觉维和部队怎么那么“憋屈”,该出手时不出手,一定要忍,任何事情还必须向上级汇报。
大众看电影看的是什么,看的就是剧情和冲突,而维和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制止冲突,恢复和平,他们本身的属性,没有办法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刺激,所以说选维和部队这个题材从根本上就错了。
明白了这些,电影很多吐槽的点,似乎也就明白了,比如说运送人质时为什么只有两辆车?为什么没有重武器?为什么明知道对方很危险,还没有提前预防?因为在维和部队的原则里,他们只能携带轻武器,用两辆车送人已经是“豪华配置”了。
还有大家吐槽最多的,关于狙击手的事情,维和部队其实没有开枪的权利,他们只有自卫的权利,于是导演只能将希望放在狙击手的“犹豫”上。
与观众的期望有差别
观众对维和部队是有期待的,因为他的宣传和预告,让人很容易想到几年前的《战狼2》,同样是国外,同样是营救,同样是英勇的军人,观众希望在电影院看到的是像冷峰一样酣畅淋漓的解决敌人,然后扬我国威。
可惜维和部队做不到,看完电影大家只觉得憋屈和无语,感觉这不应该是印象中的作风,可恰恰这就是维和部队的属性,导演和主创们的表达与观众想看的有很大偏差,说白了维和部队的战士们,没有办法表现出热血的状态。
剧情没办法表现,演员表演的状态也不符合,比如说电影中的几名维和战士,他们在加入维和部队之前,都必须在设有北欧4国的训练中心接受特种训练,并且需要熟悉维和部队的职能、宗旨以及任务。
训练达标的战士,才可以加入维和部队,所以,但凡加入了维和部队,都是充分理解了三个原则与自己使命的,像电影中那种愣头青,不分状况吐槽窝囊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这就是演员对剧本,或者说对维和战士的误解。
剧本不成立,演员的演技不成立,那么这部电影肯定也不成立了,那就别怪观众们说它烂了。
88分钟可能是极限了
很多观众吐槽电影一共101分钟,有13分钟是片尾字幕,真正的剧情一共就88分钟,说导演是骗子。其实不怪导演,因为维和部队热血的事儿加起来可能也不到88分钟,因为他们的日常都是一些琐碎的维和任务。
比如说帮助当地的平民百姓,这种普通零碎的故事,根本没办法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因为太散太碎,只能抓住一个故事,把它放大,可就算放得再大,也拖不了太长,88分钟已经是极限了。
总结来说,这部电影从题材的选择上就选错了,真不如拍一个类似于《战狼2》那样的故事,可能吐槽的还不会这么凶,骂烂的也不会这么多,如果你好奇它的成色,还是自己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