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娜十分不满,为这些土著的自由而激烈辩护。于是,在英军的撤退途中,马瓜带领休伦族人再次围攻英军并杀死了蒙路上校。情急之中,豪克依挣脱索链救出了歌娜姐妹俩。在解救爱莉的途中,马瓜杀死了千家谷的亲子雍加,而不屈的爱莉跳崖而死。最终,马瓜死于千家谷刀下。此次战争是法国大革命前欧洲各大国卷入的最后一次欧洲大战,战场遍及欧洲、北美、印度
今天百视网小编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最后的摩根战士电影,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有关各国名族起义电影
最佳答案片名: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译名:最后的摩根战士
导演:迈克尔·曼 Michael Mann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Lewis
科尔姆·米尼 Colm Meaney
皮特·波斯尔思韦特 Pete Postlethwaite
玛德琳·斯托 Madeleine Stowe
类型:剧情 爱情 战争 西部
级别:瑞典:15 英国:15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德国:16 澳大利亚:M 加拿大:PG 智利:14
出品:20th Century Fox
上映日期:1992年08月26日
评 分: 7.5/10( 12864票 )
颜 色: 彩色
时 长: 112 分钟
字 幕: 外挂中文
剧情简介:
1757年,英法两国为争夺美洲殖民地而不停交战。在哈德逊河以西地区的诸多土著中,有一支叫莫希干族的,战争使之仅剩了老战士千家谷父子和他的白人养子豪克依三个人。一次,英军少校德勤在护送上校之女歌娜姐妹去威廉亨利堡途中,被实是奸细的休伦族向导马瓜诱骗,遭到法军民团的伏击。危急之中,三个莫希干人解救了他们,并护送他们去威谦亨利堡上校蒙路的营中。 途中,他们看到了被法军屠戮的民宅, 从豪克依口中,歌娜也理解了她们与土著在文化习惯上的诸多差异,并为他们对自由的维护精神而感动。
当他们来到威廉亨利堡时,却发现法军正在围攻英军。原来蒙路上校早已向韦将军发出求援信,不想落入马瓜手中而战况告急。于是,他只能迅速再向爱依堡的韦将军发信求援。
在蒙路营中,歌娜拒绝了德勒的再次求爱,却渐渐与正直、勇猛的豪克依产生了爱意。一次,因豪克依协助英军民团中的积逃跑而被抓,蒙路上校决定按军规吊死豪克依。歌娜十分不满,为这些土著的自由而激烈辩护。由于鞭长莫急,求援无望的蒙路只能率军向法军投降。法国将领文锦将军想以和平的方式逐出英军,而马瓜却因过去的宿仇而发誓要亲手杀死蒙路。于是,在英军的撤退途中,马瓜带领休伦族人再次围攻英军并杀死了蒙路上校。情急之中,豪克依挣脱索链救出了歌娜姐妹俩。三个莫希干人与歌娜姐妹和德勒少校在被敌人追捕中躲入一山洞。最终,马瓜他们还是赶到那里。无奈中,三个莫希干人跃入水瀑,而歌娜姐妹和德勒落入敌手。
豪克依等来到休伦族营地,豪克依冒死徒手入营,请求放人并揭露了马瓜的野心。可酋长最后还是决定要烧死歌娜,而其妹爱莉则被马瓜带走。关键时刻,德勒自求烧死以替换歌娜。在解救爱莉的途中,马瓜杀死了千家谷的亲子雍加,而不屈的爱莉跳崖而死。最终,马瓜死于千家谷刀下。而千家谷也成了最后一个莫希干人。
评析
影片《最后的莫希干人》改编于库柏的同名小说,它以宏大的史诗般的场景和感人的真情,发散出巨大的艺术魅力,是一部不可多遇的优秀影片。
该片以1757年英、法两大帝国在美洲争夺殖民地为背景,用殖民与反殖民,压迫与自由,殖民者与土著内部的斗争以及追求独立自由的白裔土著与殖民者之间的真情作为意韵内核,组织了并不复杂但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时代背境本已赋予影片以史诗气息,加以该片创作者着意营造、摄取的宏伟的自然景象和宏大的战斗场面,更加上影片中的人物尤其是那三个最后的莫希干人身上时时张扬着的对自由、独立的不屈追求和勇猛抗争的精神,使得观众心潮澎湃,激越不已。可以说,影片最为感人的实是一种人性的自由与完美。土著间的相互争斗,野蛮而可悲。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以动物的方式互相倾轧、吞噬,而他们又无一不是侵略者压迫的对象和利用的工具。他们流淌的鲜血都是侵略者的罪恶的见证。在这些土著中,最为正直的就要算豪克依等最后三个莫希干人了。他们与其他土著的不同关键便在于他们始终保持着人格的独立和清醒的头脑,他们决不加入任何一方的殖民军团中,他们始终昂首阔步,游踪自定,在他们身上,集中显现了对自由的追求、维护的可贵精神。也是在这种坚定的人生信仰下,他们更是勇猛不屈,正直无私。影片也着力表现了白裔土著豪克依与殖民军官之女歌娜的爱情。他们的超越界限的爱情并非传奇,观众完全可以相信这是一个事实。歌娜拒绝英国军官的求婚却投入土著莫希干人这一所谓的“野蛮不化人"的怀中,正是感动于其身上扬溢着的那种人性的高尚和不屈的生命力。豪克依与歌娜的爱情是足以证明人性的可沟联性和真纯爱情超越界限的巨大力量的。
曾在影片《我的左脚》中有上好表现而获取1989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著名影星丹尼尔·戴·刘易斯一改过去饰演的那位残疾诗人形象。身披长发,穿着麻料的印第安服装,手执长矛,身背弓箭,饰演了那位光芒四射的豪克依,为捍卫部落的和平与殖民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影片的成功再次显现了他在当今世界影坛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最后的摩根战士
最佳答案◆简 介:
1757年,英、法这两个在欧洲大陆结下世仇的国家,在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上又在进行一场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在哈德逊河西岸,居住着一个只剩下三个人的印第安部族-莫希干族,父亲金卡加、儿子安卡斯和白人养子那达耶过着传统、安宁的游猎生活,他们敬慕神灵,只为生存而狩猎。但英法两国为了自己的私欲,将各印第安部族也拖上自己的战车,使各部族陷入灭亡的绝境。
登肯少校带领一队英军士兵护送门罗上校的两个女儿可娜和爱丽丝与其父亲团聚,休伦族的马瓜是他们的向导,马瓜的妻女早年被英军所杀,对英国人的仇恨已在其心中埋藏多年,马瓜将英军带入休伦族的伏击圈,在可娜面临危急之时,被路过的那达耶父子所救,并将其一行送到可娜父亲所在的威廉亨利堡,使其父女团圆,经历了共同的磨难后,丘比特之箭已射中了可娜和那达耶。此时的威廉亨利堡已被法军围攻多日,危在旦夕,为免被全歼,英军只能同意交出城堡,全军撤离,在途中英军被马瓜所带领的休伦战士所重创,可娜姐妹再次被那达耶父子所救,逃亡途中他们被休伦人追上,为了保留生存的希望,那达耶忍痛与可娜分别,并叮嘱她:"无论如何要活下去,我会去找你,无论要多久,无论要走多远,我都要找到你!”然后消失在瀑布下。
次日,那达耶到休伦族的驻地请求其酋长释放可娜姐妹,登肯少校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可娜的自由。最终,在高山之巅、在绿荫之下、在悠扬的琴声中,三个莫希干人与马瓜进行了一场了断恩怨的决战,每个人都勇敢的直面自己的命运
历史背景:七年战争
seven years war1756~1763年,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 俄国同盟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而进行的战 争。亦称第三次西里西亚战争。汉诺威等少数德意志邦国参加英普同盟,瑞典、西班牙和萨克森等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加入法奥俄同盟。
主要参战国的战略企图各不相同:英国试图打击和削弱法国,扩大殖民地,建立海上霸权;普鲁士企图吞并萨克森,并将波兰变为其附属国;奥地利企图削弱竞争对手普鲁士,夺回西里西亚;法国力图吞并英王的世袭领地汉诺威,遏制普鲁士的崛起,保护海外殖民地;俄国企图夺取东普鲁士和波兰,向西部扩张领土;瑞典则要夺取普属波美拉尼亚。此次战争是法国大革命前欧洲各大国卷入的最后一次欧洲大战,战场遍及欧洲、北美、印度和海上。欧洲是陆战的主战场,主要是反普同盟各国同普鲁士交战;在北美、印度和海上,主要是英、法之间作战。战争爆发时,普鲁士军队约20万人,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但四面受敌,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其主要盟国英国仅能对其提供财政援助;法奥俄同盟战争潜力雄厚,总兵力约63万人(法军21万、奥军9万余、俄军33万),但彼此战略目标各异,步调不一,行动迟缓。针对这种情况,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采取先发制人,各个击破方针,决定首先打击萨克森。
1756年8月28日,普军主力9.5万人突然侵入萨克森,10月击败前来增援的奥军,迫使萨克森投降。次年4月,普鲁士进军波希米亚(捷克),5月在布拉格附近击败奥军,但6月在科林地区被道恩伯爵指挥的奥军击溃。普军被迫放弃布拉格,撤回萨克森。与此同时,法军10万人在哈斯滕贝克附近击败汉诺威军队,法奥联军一部6.4万余人从西面逼近普鲁士。同年5月,俄军7万人开始进攻东普鲁士,7月先后占领梅梅尔和蒂尔西特,8月底在大耶格斯多夫地区击败普军。9月,瑞典军队1.6万人在波美拉尼亚登陆。面对险恶形势,弗里德里希二世频频调动军队,抗击各路敌军,并亲率普军2.1万人,于11月5日在罗斯巴赫之战中击败法奥联军,以损失550人的微小代价取得歼敌8000人的战果;12月5日在洛伊滕之战中采取斜向冲击法,再败奥军,歼敌2.2万人。1758年1月,俄军重新发起进攻,占领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并向普鲁士腹地推进。弗里德里希二世率主力迎击。8月25日,俄普两军在奥得河畔的措恩多夫激战。俄军伤亡约2.3万人,普军伤亡1.4万人。年底,俄军撤回本土过冬。1759年7月,俄奥两军联合行动,会师奥得河地区,尔后向普鲁士腹地进攻。8月12日,弗里德里希二世率普军5万人在法兰克福附近库讷斯多夫与俄奥联军9万人会战。普军仍沿用斜向冲击法,遭惨败,损失2万余人。与此同时,英军在汉诺威的明登击败法军。9月,奥军占领德累斯顿,并于11月迫使1.2万普军在马克森投降。从此,普军元气大伤,转入战略防御。由于奥、法与俄国存有分歧和矛盾,因而未能乘胜扩张战果,使普鲁士获得喘息之机。1760年6月,普军在兰茨胡特被奥军击败,但8月在利格尼茨附近取胜。10月9日,俄军一度侵占柏林,但对战局影响不大。11月3日,普军在托尔高之战中击败奥军主力,战局出现转机。
在海上和海外战场,英、法两国争夺激烈。1756年5月,法国舰队在地中海梅诺卡岛海战中击败英国舰队。1757年,英军攻占孟加拉。1758年后,法国因深陷欧洲战场,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争夺中连遭失败。1759年,法国舰队先后在拉古什和基伯龙湾被英国舰队击败。1760年,英国占领法属加拿大、路易斯安那部分地区和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1761年,英国占领法国在印度的主要据点本地治里等地。
至1762年初,交战双方已精疲力竭,普鲁士几乎濒临绝境。同年1月,俄国彼得三世即位,主张与普媾和,5月宣布退出反普同盟,归还俄军占领的普鲁士领土。同时,瑞典也退出战争。普鲁士方转危为安。7月,普军在布克斯多夫击败奥军。此后,各国相继停战议和。1763年2月10日,英、法两国签订《巴黎条约》,法国将其在北美、西印度群岛、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属地割归英国。15日,普鲁士与奥地利、萨克森签订《胡贝图斯堡和约》,规定西里西亚仍归普鲁士所有。战争至此结束。
此次战争后,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法国进一步受到削弱,俄国加强了欧洲强国的地位,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特殊地位得到巩固。战争中暴露了以平分兵力和切断敌方交通线为主要特征的警戒线战略和呆板的线式战术的弱点,显示了野战歼敌的优越性。
影片《最后的摩根人》改编于james fenimore cooper所著脍炙人口的同名小说,导演迈克尔·曼次后还执导了《盗火线》、《惊暴内幕》和《拳王阿里》。凭借片中荡气回肠的配乐,本片荣获第65届(92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丹尼尔-戴-路易斯简介_丹尼尔戴路易斯 纸牌屋_丹尼尔戴路易斯
最佳答案英文:Daniel Day-Lewis
身高:187cm
生日:1957年4月29日
出生地:英国伦敦
主要获奖纪录:
2003年因《纽约黑帮》获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2003年因《纽约黑帮》获第9届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演员
2003年因《纽约黑帮》获第60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提名
丹尼尔-戴-路易斯是现今好莱坞十分少见的一种人:一位年轻,坚毅的严肃演员。他热情,象变色龙一样;英俊,有着一头黑发;还有一双浅蓝色略带忧伤的眼神,风靡着全球女性。这位在英国舞台界和电影界有着深刻背景的演员,在英国导演斯蒂芬-弗雷斯(Stephen Frears)的《年少轻狂》("My Beautiful Laundrette")和詹姆斯-伊沃里(James Ivory)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中的角色让他引起了国际影坛的注目。分开来看,这二个配角都给人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起来说,谁都会被表演者的多样化戏路所震惊,显示出了一位真正好莱坞明星的潜力。丹尼尔-戴-路易斯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兼具艺术天赋和票房号召力的演技派巨星。
丹尼尔-戴-路易斯1957年4月2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皇室册封的爱兰尔桂冠诗人塞西尔-戴-路易斯(Cecil Day-Lewis)与他第二任妻子、演员吉尔-巴尔康(Jill Balcon)所生之子。他慈母般的祖父迈克尔-巴尔康(Michael Balcon)爵士是英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著名的伊琳制片公司(Ealing Studios)创始人、总裁。他的姐姐莉迪亚-塔玛辛(Lydia Tamasin)也是一位纪录片制片人,良好的家庭环境注定了丹尼尔具有超常的艺术素质。也许是受了母亲的影响,儿时的丹尼尔逐渐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舞台给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它给我带来了光芒"。13岁时丹尼尔离开了肯特州的塞文诺克斯(Sevenoaks)学校初涉影坛。1971年,他在约翰-施莱辛格(John Schlesinger)执导的影片《血腥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中得到了一个小角色,这是他第一次涉足影视圈。随后他决定集中精力接受舞台训练,加入英国老维克戏剧学校(Bristol Old Vic School)学习戏剧表演,并随老维克剧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ies)开始舞台表演。直到1982年他才重返影坛,在曾获第55届奥斯卡8项大奖的传记片《甘地》("Gandhi")中出演了他的第一个银幕角色。那一年他还参加了英国电视剧《五月的严寒》("Frost in May")和《离巴比伦还有多远》("How Many Miles to Babylon")的拍摄。这期间他还出演了许多舞台剧,包括:1982年-1983年的《另一个国度》("Another, Country")、1984年的《吸血鬼》("Dracula")等。
1984年丹尼尔-戴-路易斯简介,丹尼尔在澳大利亚著名导演罗杰-唐纳森(Roger Donaldson)执导的剧情片《叛舰喋血记》("The Bounty")中第一次出任重要角色,为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和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配戏。1985年,他在英国著名导演斯蒂芬-弗雷斯(Stephen Frears)的同 *** 情片《年少轻狂》中饰演自我奋斗而又陷入同性恋情的洗衣店小伙约翰尼(Johnny)。此片令丹尼尔一举成名,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美国国家评论协会最佳男配角。第二年,他又在著名导演詹姆斯-伊沃里(James Ivory)的爱情喜剧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为奥斯卡影后玛吉-史密斯(Maggie Smith)配戏,饰演虚伪做作的绅士塞维尔(Cevil),为影片增色不少,获得了纽约影评人协会、美国国家评论协会最佳男配角。巧的是这二部英国影片在纽约同一天首映,让观众和评论界看到了他宽阔的戏路,也确立了丹尼尔-戴-路易斯在好莱坞主流演员的地位。
1986年,丹尼尔出现在理查德-艾尔(Richard Eyre)的英国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er)舞台剧《未来主义者》("Futurists")中,并参加了这位导演执导的电视剧《保险人》("The Insurance Man")的拍摄。1988年,他与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在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的爱情片《布拉格之春》("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出任主角,饰演愤世嫉俗的外科医生托马斯(Tomas)。同年,他又在卖座不佳的影片《飞进美国》("Stars and Bars")中出演挑剔的艺术鉴赏家亨德森(Henderson)的喜剧角色。丹尼尔最为成功的表演当属1989年,在爱尔兰导演吉姆-谢里登(Jim Sheridan)执导的处女作、传记片《我的左脚》("My Left Foot")中,饰演爱尔兰残疾作家克里斯蒂-布朗(Christy Brown),成功地表现了这一独特角色复杂的性格情感世界。此片令丹尼尔名声大震,荣获了洛杉矶、纽约影评人协会、美国影评人协会和第43届英国学院奖(BAFTA)最佳男演员,并最终捧得了第6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的"小金人",确立了同龄演员中最具魅力男主角的地位。之后他又回到舞台,在国家歌剧院里饰演哈姆雷特的角色。但是精神上精疲力竭的他在一天晚上的演出中,跌下了舞台,随后被迫离开了剧院,并再未在舞台和影坛上露过面。
直到1992年,丹尼尔出山主演了迈克尔-曼(Michael Mann)执导的史诗巨片《最后的摩根战士》("The Last of the Mohicans"),他手执长矛为自由而战斗,再次向观众展现了他"多面手"的才华。影片上映后可谓毁誉参半,但是在票房榜上却着实火了一把,创下了当年北美票房纪录,他也确立了性感强悍的偶像地位。1993年,他与米切尔-法伊弗(Michelle Pfeiffer)、薇诺娜-赖德(Winona Ryder)合作,主演了著名导演马丁-斯科赛斯(Martin Scorsese)执导的古装伦理爱情片《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饰演在婚姻面前迷茫的年轻律师纽兰-阿彻(Newland Archer),演来细腻真实。同年,他再次和爱尔兰导演吉姆-谢里登合作,与埃玛-汤普森(Emma Thompson)联袂主演了黑色社会片《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他在该片中的精彩的表演,使他获得了第47届英国学院奖、第51届金球奖(剧情类)和第66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1996年,丹尼尔二度与薇诺娜-赖德联手,主演了英国导演尼古拉斯-海特纳(Nicholas Hytner)执导、改编自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舞台剧的影片《 *** 年代》("The Crucible"),在片中饰演受骗的农夫约翰-普罗克特(John Proctor)一角。1997年,他回到爱尔兰,在吉姆-谢里登执导的影片《因爱之名》("The Boxer")中饰演一位含冤释放的北爱尔兰共和军成员丹尼(Danny),以对生活的追求和美好憧憬博得了人们的高度评价,获得第55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提名。这以后,丹尼尔因身体状况不佳,退隐影坛达5年之久。
2002年,丹尼尔被《纽约黑帮》("Gangs of New York")的故事所深深吸引,"重出江湖",与马丁-斯科赛斯再次合作,并联合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卡梅伦-迪亚兹(Cameron Diaz)等人,在人们翘首以待的黑帮犯罪片《纽约黑帮》中饰演冷血凶残、杀人不眨眼的黑帮头目----"屠夫"比尔(Bill),他被指控在1863年震惊曼哈顿的大爆炸中炸死了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莱昂纳多饰)的父亲。丹尼尔将这个没有受过教育又异常精明、狠毒、嗜杀的反面形象刻画得出神入化、神采飞扬。此片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10项提名,成为本届奥斯卡大热门影片。丹尼尔本人也因此获得洛杉矶影评人协会、纽约影评人协会、第56届英国学院和第9届美国演员工会最佳男演员,以及第60届金球奖和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素有"变色龙"、"千面人"之称的丹尼尔-戴-路易斯,他的表演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成功地演绎过许多性格迥异的角色,成为了同辈中最受推崇的演员之一。他被英国电影学院授予"当代最佳男演员"称号,但却于1993年取得了爱尔兰公民权,并移居爱尔兰威克洛县。1989年至1994年,他曾与法国女影星伊莎贝尔-阿佳尼(Isabelle Adjani)坠入爱河,于1995年4月9日有了第一个儿子加布里埃尔-凯恩(Gabriel-Kane)丹尼尔-戴-路易斯简介,但不久俩人分手。1996年11月13日,丹尼尔与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儿丽贝卡-米勒(Rebecca Miller)结合,分别于1998年6月14日、2002年5月又有了二个儿子:罗南(Ronan)和卡什尔-布莱克(Cashel Blake)。(静雨)
主要获奖纪录:
2003年因《纽约黑帮》获第75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2003年因《纽约黑帮》获第9届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演员
2003年因《纽约黑帮》获第60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提名
2003年因《纽约黑帮》获第56届英国学院奖最佳男演员
2002年因《纽约黑帮》获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
2002年因《纽约黑帮》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
1998年因《因爱之名》获第55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提名
1994年因《因父之名》获第66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1994年因《因父之名》获第51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提名
1994年因《因父之名》获第47届英国学院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1993年因《最后的摩根战士》获第46届英国学院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1990年因《我的左脚》获第62届奥斯卡奖最佳男演员
1990年因《我的左脚》获第47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演员提名
1990年因《我的左脚》获第43届英国学院奖最佳男演员
1990年因《我的左脚》获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
1989年因《我的左脚》获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
1989年因《我的左脚》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
1986年因《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获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男配角
最后的莫希干人 电影英文简介
最佳答案During the French and Indian War in 1757, Mohican Chingachgook (Russell Means) with his sons, Uncas (Eric Schweig) and adopted white Nathaniel Hawkeye (Daniel Day-Lewis), visit the Cameron frontier household. Friend Jack Winthrop (Edward Blatchford) tells them he is gathering militia for the British army. General Webb agrees to grant the militia leave if their homes are attacked, in return for their reinforcement of Colonel Edmund Munro (Maurice Roëves) at Fort William Henry.
Newly arrived Major Duncan Heyward (Steven Waddington) and the Huron guide Magua (Wes Studi) are to escort Munros daughters, Cora (Madeleine Stowe) and Alice (Jodhi May), from Albany to their father at the fort. Duncan wishes to marry Cora but she feels only friendship for him. Magua leads the group into an ambush by his Huron party but Hawkeye, Uncas and Chingachgook save Duncan, Cora and Alice and decide to escort them to the fort.
Along the way the Cameron home is found razed and its occupants murdered, most likely by a war party as nothing has been stolen. The group arrives at the fort which is under siege by the French but sneak in. Munro is surprised at his daughters’ arrival, because he sent a letter for them to stay away and requesting reinforcements but the courier was intercepted by Magua. The fort can only hold for three more days, so a messenger is sent to General Webb for help. Cora and Hawkeye have become attracted to one other and so when Munro and Hawkeye disagree about the attack on the Cameron home, a jealous Duncan publicly claims that it was done by thieves. He privately confesses to Munro afterwards that Hawkeye was correct but Munro believes that British interests and the defense of the fort are more important and refuses to let Jack and the militia leave to defend their homes and families. Cora is disgusted by Duncan for lying and tells him that she will not marry him. Hawkeye helps the militia desert, despite Munros threats and is arrested for sedition and sentenced to hang, despite Coras pleas. French General Montcalm (Patrice Chéreau) generously offers all in the fort safe passage to Albany if they surrender and vow to never fight in North America. Munro reluctantly accepts after Montcalm shows Webb’s intercepted message, showing that no aid is forthcoming.
Magua berates Montcalm for making peace, revealing that his village was destroyed and his children killed by Munros troops, assisted by the Mohawk; though he regained his freedom from Mohawk slavery, his wife remarried believing he was dead. Montcalm, though intending to honor the terms, implies to Magua that he does not want to fight the British troops a second time. In consequence, the retreating British soldiers and their families are ambushed by Maguas men. Magua cuts out Munros heart but not before promising to kill Munros daughters to extinguish his line. Hawkeye, Cora, Alice, Uncas, Chingachgook, Duncan and two British soldiers flee in canoes across Lake George and down a river to a cave behind a waterfall but Magua and his men are soon upon them. For their safety, Hawkeye urges Cora and Alice to submit if captured and promises he will find them later, then leaps with his father and brother down the waterfall. Magua takes Duncan and the two sisters to a Huron village.
Magua is negotiating with the sachem when they are interrupted by the arrival of an unarmed Hawkeye. Despite provocations and threats by the warriors, he manfully walks into the village holding aloft a collection of wampum beads that declare his right to be heard and to be left unharmed. With Duncan translating in French, Hawkeye convinces the chief that Magua is acting for his own interests, rather than for the good of the tribe. He tells the chief that Maguas heart is filled with white mans sickness for power and loot. The chief decides that Cora is to be burned alive to atone for Maguas children, gives Alice to replace Maguas wife so that both bloodlines can continue and orders Duncans return to the British to placate them. Hawkeye is released in recognition of his bravery but pleads to take Cora’s place. Duncan deliberately mistranslates, sacrificing himself instead, so Hawkeye and Cora can go free. Magua curses the sachem and departs with Alice and his men. From a safe distance, Hawkeye mercifully shoots Duncan as he is being burned alive.
Uncas, who cares for Alice, races ahead to intercept Maguas band, killing several warriors before engaging Magua in single combat. Magua kills him, then drops his body off the cliff. Rather than join Magua, Alice follows Uncas, jumping to her death. Seeing this, Hawkeye and Chingachgook fall upon the Hurons, killing several. While Hawkeye holds the rest at bay, Chingachgook engages and kills Magua. After a ritual for Uncas and Alice with Cora and Hawkeye, Chingachgook announces that he is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最后的摩根战士电影剧情,百视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