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清之(1176年11月2日—1252年1月1日),初名燮,字德源,又字文叔,别号安晚,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后期宰相。郑清之少年时跟从楼昉学习,很得楼钥赞赏。嘉泰二年(1202年)进士及第,参与拥立宋理宗即位,历任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等要职。在绍定六年(1233年)权臣史弥远死后接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后改为左丞相,累封齐国公。任内,他建议揽用诸能臣名士,促成“端平更化”,又发动端平入洛之役,企图收复三京,但被蒙古击败。宋蒙战争兴起后,曾进《十龟元吉箴》,劝理宗励精图治。淳祐年间再登相位,加官至太傅,但因年迈而使朝政为妻儿把持,渐趋腐败。淳祐十一年十一月(1252年1月),郑清之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尚书令、魏郡王,谥号“忠定”,有《安晚集》等传世。
目录
基本资料人物生平人物评价亲属成员个人作品史料记载相关争议基本资料
本名:郑清之
别称:郑燮、郑忠定
字号: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庆元府鄞县
出生时间:1176年11月2日
去世时间:1252年1月1日
主要作品:《安晚集》
主要成就:促成“端平更化”
官职:太傅、左丞相兼枢密使等
封爵:齐国公
追赠:尚书令、魏郡王
谥号:忠定
人物生平
郑清之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九月二十九日(1176年11月2日),少年时跟从楼昉学习,能写文章,楼钥十分赞赏他。
嘉泰二年(1202年),郑清之进入太学。
嘉定十年(1217年),郑清之考中进士,调为峡州教授。京湖帅臣赵方处事严谨,为人沉稳,不轻易许诺,郑清之向他汇报政务,赵方却给郑清之置办酒席,并且让自己的儿子赵范、赵葵出来拜见,赵方拉着郑清之,不让他答拜二人的行礼,并说:“他日希望你能照顾我的两个儿子。”
湖北茶商群集暴横,郑清之向总领何炳建议说:“这些人很精悍,应该把他们编入军籍,紧急时可使用。”何炳马上下达招募他们的命令,来的人很多,号称“茶商军”,后来多次依赖这支军队。之后,郑清之被调为湖、广总所准备差遣、国子监书库官。
嘉定十六年(1223年),郑清之升为国子学录。丞相史弥远与他谋划废济国公赵竑。郑清之不久兼任魏惠宪王府教授,升为宗学谕,升为太学博士,都仍兼教授。宋宁宗去世,史弥远献定国的策
人物评价
南宋·刘克庄:①不立异,不私己,除授进拟必咨同列,必参公谕,朝士有累迁而未见面者。(《丞相忠定郑公行状》)②拔士满朝,施惠于人无德色,士或先从后畔,亦待之如故。(《丞相忠定郑公行状》)③久秉钧轴,高下在手,然不以名器私亲昵。(《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元·脱脱等:①不好立异。(《宋史》)②郑清之堕名于再相之日。(《宋史》)
现代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林瑞翰:清之在位,颇引用正人,故端平间,贤士如真德秀、魏了翁、李埴、洪咨夔等并见进用,时称“端平更化”,以比元祐。(《宋代政治史》)
亲属成员
高祖父:郑詥
祖父:郑覃
父亲:郑若冲
堂兄:郑骥之
儿子:郑士昌
孙子:郑大有、郑大节等
个人作品
郑清之的集子,残存《安晚堂集》七卷,都是诗作,收入四库全书时被重命名为《安晚堂诗集》。
郑清之的诗基本被辑入《全宋诗》中,代表作有《臂疼医令灼艾戏成》《晨兴散步三首》《次抱拙妆薄命》《灯薪》《冬瓜》《荷花》《虹出》《茄子》《妾薄命》《田家》《檐前蜘蛛》《夜雨》等;其词仅存《念奴娇·菊》一首;李之鼎辑其文十篇附于《宋人集》本《安晚堂诗集》。
史料记载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70《丞相忠定郑公行状》
《宋史》卷414
《四明谈助》
相关争议
对于郑清之逝世后葬于何地,目前有浙江宁波说、广东饶平说、福建永定说、重庆潼南说。
浙江宁波说
浙江郑清之墓前石刻,位于(宁波市)訇州区横溪镇大岙村东山之西坡,是南宋丞相郑清之墓前石刻遗像。该墓道坐东朝西,其范围长约150米,宽约20米,已于1958年遭破坏,残损石构件有:石马1匹、石马头1件妇人扇门石构件4件、武将头若干、歇山顶及斗拱构件若干、经幢石雕2节、墓碑残件数块。郑清之墓在东钱湖西南侧的横溪大岙村东山旁(横溪水库内)。
广东饶平说
郑清之墓,位于坂上村大王山的“弥勒佛献肚”处。郑清之因任职时革除弊政而得罪权奸,讨元戎因主战而遭主和派及蒙古兵痛恨,后携家人来海山定居。逝世后葬坂上村大王山山。该墓于1992年10月25年被列为饶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永定说
郑清之墓,位于永定县境内的城效乡古镇龙安寨水口处,座南朝北,呈“弥佛献肚”形。墓地长12米、宽6.5米,占地约80平方米。墓碑以三合土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