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小鸟》——这是一个完全无需通过罗列各种数据来佐证其影响力的大人气游戏系列,即便不是游戏从业者或传统玩家,也有不计其数的人玩过或是听说过它的大名。尽管开发商Rovio近年来因为“不务正业”大肆拓展产品线导致游戏人气下降甚至裁员,然而去年离职的“《愤怒的小鸟》之父”Peter Vesterbacka表示:“我们要打造的是能持续百年的品牌,而不是只流行百天的游戏。”
“《愤怒的小鸟》之父”Peter Vesterbacka
谁说我们不务正业?我们比谁都专注!
在不少业界人士眼里,《愤怒的小鸟》自从在全球大红大紫之后就开始“不务正业”:续作推出频率高一点也就算了,大肆推出衍生周边玩具也就算了,制作同名电影也就算了,居然连游戏中的红色小鸟都被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任命为绿色荣誉大使……你们到底还是不是做游戏的?能不能专注一点? “
《愤怒的小鸟》之父”Peter Vesterbacka近日出席杭州Nexus Space举办的“游戏布道大会”,并对此做出正面回应:“有人认为我们不专注,但其实我们比谁都专注。因为我们要打造的是能持续百年的品牌,而不是只流行百天的游戏。”Peter认为,日本有Hello Kitty,迪士尼有唐老鸭米老鼠,这些角色都是有着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悠久历史的品牌,而“愤怒的小鸟”要做的,绝不只是成为昙花一现的人气游戏,而是要成为一个经典百年品牌。Rovio公司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战略思想展开——“我们比谁都专注”。
品牌化思维:“我出门都穿红色的衣服”
Peter在本次布道大会上反复强调的关键词就是“品牌化”(Branding)。在给现场众多独立游戏制作人建议时,他表示如今每天都有海量游戏上线,在制作和推广游戏时必须时刻谨记一点:人们为什么要选择下载和玩你的游戏?你必须要做到与众不同,否则便没人会关注你,也没人会记住你。一款成功的游戏不仅要有杰出的质量,还需要同样杰出的品牌和市场策略。
Peter分享了《愤怒的小鸟》在品牌打造和推广策略上的具体做法,包括:在全球举办各种线下活动,与NASA等著名机构联手合作,与其他厂商合作推出游戏角色玩具,将游戏中的元素实体化,甚至他自己每次出席相关活动都会身穿代表游戏主题的红色服装。在他看来,品牌化战略事无巨细,从各个维度都应着手。
“寓教于乐”?首先你得让人觉得好玩!
“寓教于乐”虽然是一个会让很多中国人头疼的词,但绝非中国专利——国外同样有着五花八门的“教育类游戏”(Educational Game),甚至《愤怒的小鸟》就有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合作推出过这样一款“寓教于乐”的游戏:《宇宙大爆炸传说》(Big Bang Legends),而且非常成功。
这款游戏的目的在于,让4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对粒子物理学有一个初步了解。游戏的玩法是:玩家发射高能粒子束捕获夸克,然后将它们组装成质子,继而形成各种元素的原子。元素周期表中的前10个元素,从氢到氖,分别由不同的动画角色代表,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玩家可以运用它们去与反物质构成的怪物作战,游戏中没有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验。
据(Peter)说,他们在学校进行游戏实测时颇为跌宕起伏,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在让小孩们玩了十五分钟游戏后,他们问小孩:
“这个游戏好玩吗?”
得到的答案振奋人心——
“好玩!”
然而,接下来——
“你们从游戏里学到了什么?”
“不知道!”
就在游戏设计师即将崩溃之际,细心的老师向小孩们询问了一系列与游戏相关的物理小知识,结果小孩们全都轻松回答出来。
由此,Peter总结出以下三点经验:
1、要想让一款教育类游戏真正获得成功,首先它得是一款好玩的游戏;
2、你不能指望学生纯粹依靠游戏来学习,就像你不能指望小孩玩完《宇宙大爆炸传说》后就能拿到物理学学士学位;
3、教育类游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关联式学习方法,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好奇心,并将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我们明年还要送人上天!
除了分享《愤怒的小鸟》在品牌化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游戏化教育的心得,Peter还透露了另外一个吸引眼球的消息:他们正在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联手打造一个名为“Space Nation”的项目。该项目旨在让玩家通过同名App进行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日常训练,今年9月份会有一次针对性的训练营活动,明年2月份项目正式上线后还将最终挑选出一名合格者成为真正的宇航员,真的送你上太空哦!
当一款游戏成功之后,不同的制作人往往有着不同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再接再厉研发续作,或是不断迭代以保持它的长时间高人气,有的人选择玩命捞一波就走,也有的人如Peter这样选择将其打造成一个百年品牌。
你觉得人家野心太大?可没准这个梦想哪天就成真了呢?
刘先生
标签: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