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屏影像时代,美学表达向何处进化?(竖屏视频是什么样的)

电影91 115 0

  郭晓莹 胡春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视频生产播放领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观看网络视频的方式从传统的电脑端收看逐步转向了手机端收看。为适应手机屏幕的画幅,竖屏视频格式应运而生并飞速发展。这种变化不仅是影像画幅的变化,其背后更深层的变化还涉及创作方式、传播路径、审美习惯等一系列影像生态的变革。竖屏影像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视觉体验和未来的美学选择。

  适应观看习惯的改变

  竖屏影像美学发展需扬长避短

如今,面对随着手机移动端发展而流行起来的竖屏影像,人们经常会不自觉地认为它是新生事物,而与其相对应的横屏影像,则被称为是“传统的”影像表达模式,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竖屏影像与横屏影像几乎是同时诞生。竖屏影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法国人艾蒂安-朱尔·马雷在1894年拍摄的《坠落的猫》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竖屏影像。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开放映的电影,该片采用了横屏格式,其宽高比为4∶3,这一比例一直延续至20世纪五十年代宽银幕电影的出现。总的来说,在电影发展的早期阶段,横屏影像很快成为电影制作的标准。横屏影像不仅见证了电影艺术的演进,也适应了人类的视觉习惯和电影产业的商业需求。

今天,智能手机的使用习惯使得竖屏视频更符合用户的观看体验,尤其是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竖屏格式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亲密的观看方式。年轻一代甚至被贴上了“竖屏世代”的标签。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上,竖屏视频因其适合手机屏幕的特点而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这种格式的视频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叙事和视觉表达方式。

有人认为竖屏影像会给人们的审美习惯带来颠覆式的变革,甚至有人担心竖屏影像会替代横屏影像。

在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王帅看来,二者在不同赛道各自发展的可能性更大:“我们的影像观看习惯是一直变化的。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所谓的‘传统’横屏影像,实际上其标准和画幅比例,也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与之相对应的,我们今天讨论的竖屏影像,它是基于‘手机移动端’这个播放终端而产生的,这也是我们讨论其创新性的前提条件。在科技与产业的范畴内,艺术表达是受技术影响的。在美学范畴内,纵向的画面表达和横向画面表达,都是艺术表达方式的一部分。艺术家在创作中不会被画面的横向或纵向所局限,而是选择与内容更为匹配的画幅去创作。”

但是不可忽视,竖屏影像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叙事表达中有天然的长板或短板,这将会对竖屏影像的发展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数字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高级实验师车传锋认为:首先,从视觉原理来说,竖屏影像的缺点明显要大于优点。从生理特点来说,人的双眼是左右对称排列的,呈现出一条水平线。而传统视频成像宽高比为4∶3或16∶9,也是横向的,因此传统的横屏视频节目更符合人类眼睛的生理特征。人们在观看横屏影视节目时,眼睛会自然放松,符合观看规律。电影是横向画幅,是符合人的视觉原理的,坐在电影院里或者坐在电视机前,观众是放松的状态,很舒服很舒缓。但是如果在短时间内聚焦,看竖向画面要比看横向画面的注意力高。很多电影的海报、广告宣传画、招贴画等,都被设计成竖向的,目的是要在短时间内吸引人的目光,达到广告效果。

其次,竖屏影像的画面信息量会受到很大限制。由于竖向视频改变了画面的宽高比,虽然在画面高度上有所增加,但在横向上却窄了很多,因此在画面构图上就没有那么多横向空间了,它变成上下构图,不存在开阔的视野,眼光就会被束缚住,可呈现的内容也会变少。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竖屏影像画面,尤其是一些微短剧、微综艺的画面,大多是单一人物的构图,一般也就再加一两个人进来,但人物也都得是站立的。画面信息量少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观众的注意力会集中,很快明白导演的意图,但是它的弊端就是没有多余的信息,不能释放眼睛聚焦的紧张度。

再次,景别变化不丰富也是竖屏影像的劣势之一。在视频拍摄中一般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景别变化就是指“远、全、中、近、特”之间的切换。对一部影视作品来说,景别变化非常关键,因为这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景别的叙事功能上来说,竖向视频的全景画面叙事功能有所减弱,因为竖向构图必然会导致对横向画幅内容的裁切,许多有用的环境信息被裁切掉了,因此也就不能发挥很好的环境叙事功能。但竖屏视频在特写镜头的运用上,其叙事功能却会加强,这是因为竖向特写画面的内容都集中在屏幕的中间区域,竖向画幅也只有横向画幅的三分之一,这样的画面呈现方式可以让观众的视线更加集中于画面的主体上,能够有效提取画面信息,从而增强画面的叙事能力。”车传锋说。

画面的构图形式是人物、场景、道具等元素在画面中的有机组合形式。车传锋表示,就构图形式来说,虽然竖向视频在左右画幅上有所收窄,然而许多在横屏视频上的构图形式如对角线构图、井字形构图、S型构图、三角形构图、上下构图等形式同样适用于竖屏视频,只是有些构图形式就不太适用了,例如左右对称构图。良好的画面感不仅是独特的视觉美感的体现,同样也是完美的画面构图形式的体现,当前的竖屏视频节目是在横屏视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后竖屏影像如果想在独立赛道上发展出更多元的审美体验,还需要创作者发挥更多创造力和想象力。

  打破传统创作和欣赏模式

  竖屏影像善于展示强体验和强情绪

影像画面的由横转竖,不仅带来了画面感官的变化,也带来了叙事模式的变化。

车传锋介绍,如果长期盯着竖屏影像去看,就会令人感到很累、很不舒服,因为它不符合人眼的生理条件。竖屏网剧的出品方和制作者对此也都很了解。所以往往就把单集时长设计得很短,通常一集也就3、5分钟。“这么短的时间怎么样才能吸引人呢?就需要把每一集内容的戏剧冲突设计得很激烈,每一集都是这样,吸引人们高度关注,又因为剧情很紧凑,迫使人希望尽快看到结局如何,以达到释放剧情造成的心理压力的目的。”

“传统的横屏影视,剧情叙事节奏会有一个舒缓、激烈、舒缓的过程,观众也会产生兴奋、放松的交替情绪状态。但在手机上看竖屏视频,由于屏幕面积小,一旦剧情变成舒缓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人的注意力很容易就分散走神了。”车传锋认为,如今的竖屏网剧不像是真正的影视作品,过短的时长,限制了其深层次内容的表达,因而很难让人产生深刻的思想共鸣。而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是一定会让人反思的,这种反思和共鸣才是这个艺术作品存在的价值。

  当下很多观众反映,如今的竖屏短剧刚开始看看可以,但看过几部以后发现都是一个套路,就觉得没意思了。

“人是思维动物,尽管短时间被吸引住了,但是没有获得更好的体验,当观众失去价值感的时候,就会觉得竖屏网剧变成一种很肤浅的东西。而且目前为了吸引流量,不少竖屏网剧情节设计不会那么流畅,最终吸引力就不会很高,引来流量却留不住。”车传锋说。

在王帅看来,今天关于竖屏短剧、竖屏影像的一些争议,一个侧面反映了竖屏影像确实存在发展短板,另一个侧面,这里也存在着改变视觉习惯的问题。

“依托于大银幕、电视荧屏的横屏长视频更注重故事形态,剪辑更连贯,叙事更流畅。而存在于手机端的竖屏短视频,则多采用快速直接的叙事方式,有一种更强的体验感、快速的节奏和强烈的情绪共鸣。”王帅认为,竖屏影像更适合表现单聚焦、单点以及更需要细节表达的内容。竖屏影像主要依托于今天的移动端,竖屏影像需要适应人们对移动端的观看方式。观者的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在拉近,这决定了竖屏影像的观赏维度,从而影响了其内容。竖屏影像在空间表达上左右视野更狭窄、上下视野更广阔,更适合展示纵向空间或细节,在剪辑手法上更加跳跃,作品内容更短、节奏更快。竖屏影像的创编手段都是围绕着快速产生情绪共鸣而运用的。

王帅说:“今天手机竖屏带来的是新的视觉体验和叙事习惯。实际上,我们的影像叙事习惯不是第一次被打破。中国画是卷轴式叙事,而非全景叙事,创作者在画面中运用散点透视,欣赏者随着卷轴的打开,逐点阅读内容。随着电视、电影的出现,焦点透视的横屏时代到来,我们开始习惯于这种视觉系统。今天,移动端竖屏影像的出现展现了新的视觉形态。在移动端的小画幅视频里,竖屏影像本身不适合处理复杂的叙事表达。对于创作者而言,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利用竖屏影像的特质,在这样的画幅中建构手机视觉的图像,去做更多适合的内容或美学表达。”

  创作生态发生变化

  探索新形式满足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随着基于移动端的竖屏影像的流行,国内外相当多的艺术家进行了多元的影像艺术实验。对于这些艺术家来说,竖屏影像所代表的不仅是画幅的变化,更是创作生态的全方位变革。

王帅表示:以前艺术家面对博物馆、画廊等物理空间,去思考如何创作、展示。今天,艺术创作面对的是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维度。在物理空间,观众在现场有直接的感官体验,而在虚拟空间,观众通过屏幕感受艺术。这对艺术家提出了新问题,如果作品上传到移动端,那么创作方式方法、作品形态和指向群体都要发生变化。基于移动端的数字影像的玩法与传统绘画、摄影或者传统媒介视频不同,它涉及网络端上传和下载、观看和复制以及作品版权等方面的诸多内容,背后实际是创作逻辑的变化,所有的艺术生态、传播生态以及受众群体生态都在发生变化。

在车传锋看来,竖屏网剧是近两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剧情类视频形式,也是对传统网剧的一种创新和探索。在传统的个人电脑时代,人们观看到的网络视频只是把线下的影视作品通过数字化转换“转移到”互联网上,观看的方式也是通过横屏的电脑显示器在一个时间相对固定的状况下来观看的,因此观看体验与在影院和电视上看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然而自从人类进入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网络视频的播放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用于观看网络视频的场所和时间已经变得完全碎片化了,不论在什么地点,只要有网络,拿出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并且还能够随时跟创作团队进行反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希望向创作组提出合理化建议,甚至可能会影响到节目内容的后期走向。也正因为人们的这种阅读、观看方式的转变,给网络视频节目的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人们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观看一部完整的网络剧,既满足了人们对观看连续剧的热情和需求,又有效填充了人们的散碎时间。

对于竖屏影像的未来,车传锋表示:“有机遇必然就会有困难阻碍,以竖屏网剧、竖屏综艺为代表的网络视频节目要长久发展下去,还需要走上精细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网络视频的创作者要积极深入调研用户的细化需求,向用户提供精准化、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同时创作者还应该积极寻找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优秀创作题材,包括对时代风云的洞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法治精神的恪守,对道德伦理的遵循,对美好人性的颂扬等,匹配恰当的表现形式。每一个网络视频的创作参与者都要自觉抵制为了争取流量,而创作一些内容空洞、浮夸虚无、缺少思想内涵的低俗作品的短期做法。要努力向电影工业学习,以高质量的创作形成专业化产业链,确立竖屏视频的行业标准,更好地将这一新生事物长久发展下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