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石介甫 年龄)

电影91 4 0

石介(石介甫 年龄)-第1张图片-九妖电影  姓名:石介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
基础介绍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目录

基本资料生平简介学术贡献教育贡献历史评价学术著作相关文献人物墓葬代表诗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石介

别名:石守道,石公操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005年(景德二年)

逝世日期:1045年7月22日(庆历五年)

毕业院校:应天府书院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

主要成就:理学先驱宋初三先生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提举应天府书院,主持太学

出生地:兖州奉符(山东泰安)

信仰:儒家道学

代表作品:《根本》《庆历圣德颂》《中国论》《怪说》

世称:徂徕先生

学派:泰山学派

祖籍:山东乐陵

作品集:《徂徕先生全集》

性别:男

朝代:北宋

生平简介

石介出生于一个“世为农家”“豪于乡里”的聚族而居的大家庭,其父石丙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进士,“专三家《春秋》之学”,“仕至太子中舍”,官至太常博士。石介“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二十多岁时,他北游魏地,到宋初古文家柳开的出生地瞻仰柳氏遗迹,后又南下宋城(今河南商丘),进南都学舍,跟随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诵读诗书。天圣八年(1030),二十六岁的石介中进士,任郓州观察推官。

石介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生。故里在今泰安市徂徕镇桥沟村。其地,负泰山、挟徂徕,汶水注其后,经其西,负山面水,环境优美。石氏家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至石介时,家族日益繁茂,至其父辈已十六院。据欧阳修《徂徕先生墓志铭》,石介“世为农家”,父亲石丙,“专三家《春秋》之学”,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御前擢第,仕至太子中舍”。石介少时所受的教育已不可考,但精通三家《春秋》学的父亲对其以后的治学方向产生了不

学术贡献

宋初百年儒学复兴的历程是从重建道统谱系开始的,石介于儒道久丧之后力挽狂澜,将北宋儒学的承袭脉络直追系到韩愈、孟子,其开拓创新的胆识和功绩尤值得后世肯定。石介以道统谱系的方式开始了“拯五代之横流,扶百世之大教,续韩孟而助孔周”的自觉努力,为北宋儒学的复兴导夫先路。

石介是北宋庆历之际为儒家争“正统”、排斥佛、道二教和抨击四六时文的思想家。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后来理学的形成起了筚路蓝缕之功。所以宋代的理学家对石介的评价一向很高,如“二程”就十分尊崇石介(《朱子语类》)“不敢忘此数公,依旧尊他。”朱熹更称赞石介“发明一平政底道理”,是超过韩愈仅次于“关、洛诸公”的“第一等人”。是一个“刚介”的有“不动心”的人等等。

石介几乎言必称“道”,“尧舜汤文武之道”排列出了一个比韩愈要详尽得多的儒家“道统”的名单,其中包括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唐尧、虞舜、夏禹、汤、文、武、周公、

教育贡献

石介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从事教育活动,开办书院,主持地方学官,终其一生不遗余力。

景祐元年(1034),石介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

景祐二年(1035)石介在东岳庙(今泰安岱庙)东南隅的柏林地兴建学馆,孙复名其为“信道堂”。其旧址今在泰安城内岱庙汉柏院的南部。后来由于岱庙扩建,信道堂址并入岱庙院内,于是又到泰山中麓凌汉峰下重整院落,修葺房舍,构筑厅室,聚徒讲学,这就是“泰山书院”,又称“泰山上书院”。

康定元年(1040年),石介在徂徕山居丧期间,于徂徕山长春岭创建“徂徕书院”以《易》教授诸生。

庆历二年(1042)以后,石介、孙复相继入国子监直讲,太学兴盛,弟子们也相继出山为官,泰山书院主持乏人,渐趋衰落。明朝弘治年间,曾在其旧址重建书院,嘉靖间,为祭祀孙复、石介二人建有二贤祠,隆庆间,增祀胡瑷,称三贤祠。1995年泰安市政府把泰山书院修葺一新,重现古老风貌,与大兴书院讲坛有积极的意义

历史评价

唐及宋初佛、道的发展冲击了儒学,导致思想上出现了混乱,引起了儒家知识分子的极大警觉。石介充分认识到佛、道思想对北宋王朝封建统治的危害,本着对国家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从儒家思想上对佛、道发起了攻击,并通过创建书院来宣扬儒家思想,目的就是要恢复儒家道统以振兴儒学。泰山书院复兴儒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对后来的理学思想家影响极大,对以后影响中国700年之久的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开启作用。

石介的道德节操,学术贡献世代钦仰,欧阳修、苏轼、朱熹、黄宗羲等都对其评价甚高。

欧阳修说:“虽在畎亩不忘天下之忧”、“能使鲁人皆好学。”

苏轼称他“堂堂世上文章主,幽幽地下埋今古;直饶泰山高万丈,争及徂徕三尺土。”

刘概说他“生前谤议风霆震,死后文章天地齐。”

朱熹称他是“刚介”的有“不动心”的人。“……若非关、洛诸公出来,便是第一等人。”

黄震称他:“徂徕先生学正识卓,辟邪说,卫正道,上继韩子以达孟子,真百世之师也”。

叶适

学术著作

据各种史料记载,石介曾著有《易口义》十卷、《易解》五卷、《唐鉴》五卷、《三朝圣政录》二十门等,均已佚。有《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四为诗。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徂徕先生墓志铭》,《宋史》卷四三二有传。石介诗四卷,以清光绪十年刊潍县张次陶藏影宋本为底本。校以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简称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肇显刻本(简称徐本),清乾隆五十七年剑舟居士钞校本(浙江图书馆藏,简称剑本)等。

相关文献

石守道为举子时,寓学于南都,固穷苦学。王侍郎渎闻其勤约,以盘餐贻之。石谢曰:“甘脆亦某所愿,但日享之则可。若止修一餐,明日何以继乎?朝享膏粱,暮厌粗粝,人之常情,某所以不敢当赐。”

石介作庆历圣德诗,有云:“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孙复闻之,曰:“介祸始此矣。

石守道墓在奉符,太和间墓崩,诸孙具棺葬骸骨,与常人无异,独其心如合两手,已化为石。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进士及第,历郓州、南京推官。笃学有志尚,乐善疾恶,喜声名,遇事奋然敢为。御史台辟为主簿,未至,以论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罢为镇南掌***。代父丙远官,为嘉州军事判官。丁父母忧,耕徂徕山下,葬五世之未葬者七十丧。以《易》教授于家,鲁人号介徂徕先生。入为国子监直讲,学者从之甚众,太学繇此益盛。

介为文有气,尝患文章之弊,佛、老为蠹,著《怪说》、《中国论》,言去此三者,乃可以有为。又著《唐鉴》以戒奸臣、宦官、宫女,指切当

人物墓葬

8

石介去世二十一年后,谤言渐熄,其家族才正式安葬石介,欧阳修“徂徕先生墓志铭”即撰于此时,其铭文以石介与孔、孟相比,推崇至极。患难朋友,一片真诚,更非一般谀墓之文辞可比:

徂徕之岩岩,与子之德兮,鲁人之所瞻。汶水之汤汤,与子之道兮,逾远而弥长。道之难行兮,孔、孟亦云。皇皇一世之屯兮,万世之光。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魋与臧仓。自古圣贤皆然兮,噫!子虽毁其何伤。

《徂徕先生石介墓铭》(志略)欧阳修撰

石介墓位于徂徕山西北麓,汶河东岸,桥沟村南、北望庄北。原墓林占地20亩,古柏千株,浓荫蔽日。前有明万历年间御史宋焘立“宋太子中允徂徕石先生神道碑”,后为石介墓。墓前立明代学者吴希孔书“宋故太子中允石介之墓碑”,碑侧嵌苏轼及刘概拜祭诗碑。墓林中还有石介于宋康定二年(1041年)所撰“石氏先茔表碑”。石介墓有欧阳修撰书“徂徕先生墓志铭”。墓林在“***”中被平毁,碑碣散佚。

重立徂徕先生墓碑记铭

维斯片壤,为有

代表诗作

9

【岁晏村居】

岁晏有余粮,杯盘气味长。天寒酒脚落,春近臛头香。

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梁。

【游灵泉山寺】

寺远离朝市,同游并结軨。堦垠盘石磴,殿影落青冥。

地胜松筠众,山名草药灵。洞门深数里,桧树寿千龄。

疑有神仙聚,甯容魃魅停。年多养龙虎。早已蛰雷霆。

石上生苔藓,岩阿长茯苓。晴云出幽窦。阴雾滑疏棂。

露滴茶芽润,烟蒸竹汗青。餐霞充道味,采术验丹经。

直拟升高处,何妨陟绝径。遐观际寥廓,下视何羶腥。

自被利名染,无因肮腑醒。晨兴看桉牍,夜坐守窗萤。

龌龊遵前训,兢兢视此铭。沉冥若笼鸟,囚紧似拘囹。

有愿栖云壑,相随步翠坰。平生山野性,暂喜据梧瞑。

【访田公不遇】

主人何处去,门外草萋萋。独犬睡不吠,幽禽闲自啼。

老猿偷果实,稚子弄锄犁。日暮园林悄,春风吹药畦。

【初过大散关马上作】

柰何山色牵吟思,旋被江声破睡魔。吟思睡魔两相战,谁知马上有干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