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流转之间,声线的魅力静静流淌。对于童自荣来说,八十岁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另一段追梦旅程的开始。虽然年逾八旬,他依然抱有无限的热情与梦想,继续为人们传递快乐与感动。在这位配音艺术家的心中,梦想始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复兴,译制片迎来了辉煌的黄金时代。在这个变革的时期,童自荣以其出色的声音,成为了无数观众心目中的英雄。他凭借为影片《佐罗》的配音,一举成名,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从那时起,他与声音的世界建立了不解之缘,并开始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成就的配音生涯。
在接受采访时,童自荣提到自己新书的书名《八十而已》雕刻着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他坦言,八十岁虽然是个不小的年纪,但他并不想在这一点上停滞不前。反而,他希望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做一些事情,为人们带来快乐。在他看来,配音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与其他配音演员不同,童自荣的灵感最初源自对外国电影的热爱。上世纪50年代,他在高中时期首次接触到苏联电影《白夜》,这部电影深深打动了他。它描绘了一个充满理想,却生活在现实困境中的梦想者。正是这部影片在他的心中播下了追求梦想的种子,也引导他向着配音的方向前行。在与田川的对话中,童自荣回忆说:“跟前辈演员一起搞翻译片配音,那是最大的幸福。”这种对理想的执着,伴随了他整整一生。
1966年,童自荣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正赶上“文革”时期的动荡,他的配音梦想一度遭遇阻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充满激情与希望的童自荣却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舞台。“文革”期间观看外国电影的机会寥寥无几,但童自荣的梦想始终未曾熄灭。他坚信,总有一天,他会在上海电影译制厂实现自己的追求。
1973年,经过多年寒窗苦读,童自荣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上海电影译制厂。他在这片激情的土壤中,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起步。起初,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配音员,负责一些小角色的配音。他并未因地位的卑微而气馁,反而把每一个角色都当成主要角色来对待,用心诠释每一句台词。
随着时间的推移,童自荣的付出与努力得到了回报。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佐罗》中的配音,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他清亮的声音赋予了角色华丽的生命力,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对于当时的中国观众来说,童自荣的声音不仅仅是翻译片的配音,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在他的演绎下,佐罗从荧幕中走入观众的心里,成为了一个无可替代的英雄。
随着配音行业的发展,童自荣面临着一些挑战。当译制片的受欢迎程度逐渐下降,观众的娱乐选择愈加多样化时,他是否感到失落呢?“我们希望翻译片能够重振江山。”童自荣语气坚定。他对未来满怀希望,渴望为翻译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期待有一天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配音艺术沙龙,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配音艺术。
在配音行业工作了近三十年后,2004年童自荣退休,但他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2015年,他再次回归,参与了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配音,尽管这个角色是反派,但他依旧投入其中,展现了令观众惊艳的一面。
童自荣的配音生涯是对艺术与梦想的追求,他不仅用声音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也在岁月中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正如他所说:“将专业的工作搞好是我的一切。”也许,配音不仅是他的职业,更是他生命延续的方式。在这个八十而已的年纪,他仍在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追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