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显得愈加重要。作为徐汇区政协委员和知名演员,马伊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丰富的文化造诣,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徐汇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时代潮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1月9日上午,在政协徐汇区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马伊琍通过对自身艺术创作的深入思考,提出了对徐汇区文化发展的建议。在她看来,文艺创作不仅是艺术家的使命,更是一种责任,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观察。她指出,自己在《爱情神话》《繁花》和《我的阿勒泰》中的女性角色,真实反映了当代女性的精神面貌,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马伊琍回忆起在王家卫导演的荧幕上,角色玲子所展现出的上海女性闪亮特质。玲子不仅能屈能伸、知足常乐,还讲求义气,深深打动了观众,成为了城市女性的一个缩影。而在《我的阿勒泰》中,张凤侠的洒脱与通透,则呈现了当代女性另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马伊琍表示,这些角色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源于精彩的故事情节,更因为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心中,马伊琍对徐汇有着深厚的情感。她喜欢走进话剧艺术的世界,在夜深人静时欣赏文艺作品的精髓。她认为,正是这种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体验,让她能更好地理解文艺作品中“人”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艺术工作者,马伊琍不仅关注文艺作品如何反映时代精神,更关注如何将徐汇的文化传承发扬光大。
马伊琍提出,现代文艺创作应关注社会热点,反映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同时传承和发扬文化精髓。借助徐家汇、漕河泾、西岸滨江等区域的蓬勃发展,文艺创作不仅能够记录下这段时代的风貌,更能提炼出其中的精神财富,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徐汇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马伊琍常常走在徐汇的大街小巷中,仔细阅读那些历史建筑的铭牌,体会时代的沉淀。她相信,这些具有历史感的建筑承载着无数人们的梦想与情感,是徐汇文化发展的独特优势。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马伊琍强调。以《爱情神话》带动的衡复风貌区,《繁花》让黄河路声名远扬,而《我的阿勒泰》则让新疆的自然风光在观众心中扎根,都是文艺作品的典范。她呼吁,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融入文艺作品,推动徐汇文化产业的提升。
马伊琍展望未来,提出徐汇仍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她建议,通过不同的文化品牌活动,结合徐汇市级院团,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提升文化消费体验。这样的措施不仅能够推动地方文化繁荣,也能让艺术更贴近生活,形成文化与民生的良性互动。
“文艺作品是社会的镜子,它能够折射大时代的华彩与微小个体的光影。”马伊琍深情地说道。她认为,文艺作品的核心在于人文情怀,传递的是那份珍贵的精神财富。通过生动的艺术作品,后人能够感受到先辈的奋斗与坚持,续写属于新时代的华章。
马伊琍的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在她的引导下,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徐汇的文化资源,推动文艺创作与历史传承的创新与发展。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与热情的分享,她的呼声将为徐汇的文化发展道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样一次次的努力与探索,马伊琍与众多文化工作者共同织就了一幅徐汇文化发展的美丽画卷,让历史精神与时代价值交相辉映。正如她所说,“让文艺作品成为联系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以此不断激励着每一位热爱艺术、关注生活的人们,砥砺前行,续写新时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