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目录
基本资料人物生平历史评价史籍记载个人作品家族成员墓葬基本资料
本名:汪广洋
字号:字朝宗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苏高邮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公元1379年
主要作品:《凤池吟稿》
主要成就:明初丞相
人物生平
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早年曾客居太平(今安徽当涂县)。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渡过长江,攻下采石矶,召汪进见,汪进呈“高筑墙,广积粮”之策略。汪广洋担任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职务。设置正军都谏司后,升任都谏官,并相继调升为行省都事、中书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骁骑卫事,辅助常遇春管理军务。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常遇春攻下赣州,汪为留守,任江西行省参政。
洪武元年(1368年),山东平定,太祖朱元璋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他管理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这一年,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洪武二年(1369年),出任陕西参政。
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患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杨宪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朱元璋
历史评价
朱元璋:处理机要,屡献忠谋
张廷玉: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然徐达、李文忠等数受命征讨,未尝专理省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俱致重谴,不亦大负爰立之初心,而有愧置诸左右之职业也夫?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个人作品
《凤池吟稿》8卷,是汪广洋个人诗集。《明诗综》中也收录汪广洋三十一首诗。
清朝时,《凤池吟稿》被录入四库全书。
汪广洋诗歌作品:
《过高邮有感》
去乡已隔十六载,访旧惟存四五人。
万事惊心浑是梦,一时触目总伤神。
行过毁宅寻遗址,泣向东风吊故亲。
惆怅甓湖烟水上,野花汀草为谁新?
《过寿州望八公山有感》
八公草木晚离离,仿佛成人似设寄。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拔地镇淮夷。
谢玄归奏平戎日,王猛徒劳料敌时。淝水不关兴废事,夕阳西下浪声迟。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家族成员
祖父:汪冠世
妻子:李氏、陈氏
儿子:汪子持、汪子守、汪子元
孙子:汪彦才、汪彦琛
墓葬
据《高邮州志》记载:“相公坟,不详其名、代,或曰,丞相汪广洋坟也,其坟方三十余亩,在城西十五里茅塘港口。”茅港的相公坟为汪广洋坟只是一种说法,州志没有定论。临清博物馆馆长魏辉认定汪广洋的墓在临清八岔路镇杨二庄村西300米汪广洋家族墓群中。
汪广洋墓是在2009年12月文物普查中发现并证实的。其依据:一是《汪氏族谱明宰相后裔卷二》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汪广洋长子子持为避牵连,推柩携子侄由山东福山迁至馆陶县杨二庄僦(音就,意租)屋而居,并将公之柩隐葬。
二是此墓为圆形砖室穹窿顶墓,为明代墓葬,墓葬出土墓志一方,上有书写但不清晰字迹若干,隐约可见“洋”字,该墓发现遗骨两具,经鉴定为一男一女,其中男墓主人遗骨位置杂乱。由此可以推断,该墓为二次迁葬。
三是汪广洋的墓与其后裔墓位置排列符合葬制风水习俗,而且与族中德高年长者的口传位置非常吻合。魏馆长自豪地说,汪广洋墓的发现,弥补了历史对于汪广洋葬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