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署名文章。在这篇名为《阿里巴巴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及思考》的文章中,除再次深度阐释了阿里巴巴集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场、态度、坚决和坚持之外,马云着重强调指出:世界正在经历令人惊叹的变化,阿里巴巴有责任分享及提醒商业合作伙伴们我们观察到的新趋势、潮流和内心的真实思考,未来也将坚持分享。而对于某些误解,清晰的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才是负责的态度。(6月23日《新华网》)
当阿里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和世界知名品牌后,必然会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境地,更有“枪打出头鸟”的不确定。当马云成为“全民偶像”,“马云成功学”成为畅销题材后,其又不得不面临着“被恶意消费”的风险。当媒体或者舆论对说法进行断章取义,股价的浮动就会成为财富缩水的风向标。
阿里巴巴立志于做百年老店,就必须以诚信为本,并真正赢得社会的信任。这是成功企业的基石,也是市场最基本的法则。阿里巴巴和马云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并心存敬畏。然而,阿里旗下平台的假货问题难以彻底根除是客观事实,阿里为清除假货做出了很多努力也是事实。从努力争取加入国际组织,实行打假的“无国界”,到主动与政府执法机构配合,开展各种专项行动,再到成立技术力量雄厚的“神盾局”等打假机构,阿里的努力不是一种姿态,而是用数据体现出来的成绩。
不过,置身于知识产权保护孱弱的现实语境,加上网络平台的先天短板,共性的问题在阿里平台上被放大。阿里巴巴和马云的苦恼在于,或许不是打假本身的技术难度,也不在于打假所面临的形势压力,而在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理解与宽容下,网络打假遭遇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打假努力的事实被忽视,信任这个最稀缺的品质就会成为社会性危机。阿里巴巴和马云的尴尬在于,他们致力于做“良心企业”和“责任企业”,然而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很多人,却认为他们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炒作。
正当的目的被质疑,就很难达成最基本的共识。这对一个企业不公平,也无法构建社会信任的基础,形成良性的互动。习惯性质疑的结果,则会挫伤诚实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践行自己的价值观时,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当他们开始怀疑自己之时,也就会加剧“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如果说阿里巴巴有什么原罪,那其实是整个市场问题的必然。悲剧的是,若是立志于打造诚信牌产权的阿里,其保护知识产权的努力未能获得外界的认可,那么这其实是对普世价值的否定。
在《阿里巴巴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及思考》一文中,不难读出马云及阿里巴巴的某种无奈。被冠以某种标签化的名称之后,任何努力都会经受一番质疑并陷入信任危机。殚精竭虑马云最终发现,自己致力与追求的东西,结果却成为别人自证清高的手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知名的企业,一边向法院提起知识产权保护诉讼,以“制假共谋者”的名义,把阿里巴巴告上法庭,一边又宣布与阿里集团合作打假。然而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对于这些“合作伙伴”,却只能爱而不能恨。
确切的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马云,以理想化的热情,面对的是现实性的残酷。其重申的知识保护立场,不失为“阿里价值的强调”;而对于保护措施的思考,又不失为“阿里正在努力的方向”。当一个企业已市场化和国际化之后,其已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成为“我们共有的财产”。故而,基于阿里价值认同的社会信任,才不会让阿里态度成为全民共识。(堂吉伟德)
标签: 共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