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简(1911.8.8-1981.5.10),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中国著名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实验肿瘤学主要创始人之一。1934年杨简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和金质奖牌。1945年赴美国费城宾省大学医学院解剖研究室和癌瘤研究室进修,1949年回国主攻肿瘤病理研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可移植性肿瘤、食管癌与子宫颈癌病因以及肿瘤侵袭转移等。建立了中国第一株转移性瘤株和第一个瘤株实验室;对宫颈癌、食管癌病因做了研究,首次提出食管癌霉菌病因问题,并创立了“宫颈癌综合病因学说”; 还建立了动物肿瘤转移模型;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包括《实用肿瘤学》、《食管癌的实验研究》等。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教授、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央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国医学科学院支社副主任委员及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1年病逝,享年71岁。
目录
基本资料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主要论著外界评价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简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广东梅州市梅县区
出生日期:1911年8月8日
逝世日期:1981年5月10日
职业:医学家、 病理学家、实验肿瘤学家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主要成就:移植性肿瘤研究纤维肉瘤SP建立宫颈癌综合病因学说
代表作品:《军用毒气病之病理及治疗法》
党派:九三学社
人物生平
1911年8月8日出生于广东梅县绿溪书屋,杨家书生门第,杨简的父亲杨保礼曾考取了进士,后来在广州担任广东省府秘书长、省财政厅厅长。他对子女学习要求甚严,故杨简四五岁时即开蒙读书,八岁时跟随父亲去广州读书。
1926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附中;1928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预科;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和全优金牌奖。
1934~1936年留校任教,任中山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助教、讲师。跟随中国著名病理学家梁伯强教授从事病理学教学、临床病理检验及其科研工作,1936~1938年于高级病理师资进修班学习,1942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抗日战争时期,杨简还兼任了江西医学专科学校、孙逸仙医学院、光华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等院校病理学的教学工作,为培养医学人才,不辞辛苦,奔波于几个学校之间,根据各校特点和学生的水平,讲授不同内容的教材。
1945年由中山大学派送,杨简赴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和
主要成就
杨简一生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在实验肿瘤上,是中国实验肿瘤学的创始人之一。在移植性肿瘤、食管癌和子宫颈癌病因学以及肿瘤侵袭与转移方面都有所贡献。
早在17至18世纪国外学者已在多种移植性肿瘤研究方面获得成功,为实验肿瘤学奠定了基础。在中国,这个学科的研究工作是在1950年左右开始的。1953年杨简用化学致癌物质甲基胆蒽成功地在小鼠诱发出中国第一例小鼠梭形细胞肉瘤,并建立了第一株移植肿瘤株,命名为小鼠梭性细胞肉瘤(SP),这是一种生长比较稳定而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瘤株,也是具有实验应用价值的研究模型,为筛选抗肿瘤病药物提供有用的工具。1958年他在实验医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中国第一个瘤株实验室,利用中国的材料相继自行建立了10种大鼠、小鼠瘤株,之后从国外引进大鼠、小鼠及家兔瘤株10多种,系统地研究了这些瘤株的生长特性及组织学类型,建立了一套瘤株保种传代方法和操作规程,并在全国许多科研、教学单位
主要论著
杨简,二百零三例尸体解剖的死亡原因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卫生部医育月刊,1935,2:3,
梁伯强,杨简,军用毒气病之病理及治疗法,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病理研究所,1937,
杨简,广州气候对于死亡原因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1937,23:1006,
梁伯强,杨简,广东中国瓜仁虫症(Clonorchiasissinensis)的病理解剖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37,23:995,
杨简,李瑛,“人鱼畸形(sirenomelus,sympusdipus)的研究,中山学报,1938,5:15~19,。
杨简、王蘅文等,破坏局部神经对于小鼠皮肤癌和肉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中华病理学杂志,1957,2(1):53~59。
王蘅文、陈妙兰、杨简,高级神经活动紊乱对于小鼠实验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影响的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1957,2(4):159~162。
杨简、高进、陈妙兰,局部因素与全身的综合作用对于诱发小鼠宫颈癌
外界评价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杨简对肿瘤学的科学研究工作高度执著,特别是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多发症和常见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希望早日征服它,以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不幸。他急病人所急,急病人亲属所急,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在身体严重贫血和大便潜血的情况下,仍忘我地工作。他的家人和同事多次劝他休息,去医院检查,都被他以研究工作忙而搪塞过去了。最后,身体实在不支才入院检查,可是为时已晚,确诊为晚期肠癌。这位为我国防癌事业奋斗了一生的肿瘤学专家,却被癌症夺去了生命。他的功绩和精神在中国实验肿瘤学的研究史上将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