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冲(彭冲 福建理工大学)

电影91 11 0

彭冲(彭冲 福建理工大学)-第1张图片-九妖电影  姓名:彭冲  国籍:中国
基础介绍

彭冲(1915年3月-2010年10月18日),原名许铁如,生于福建漳州,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加入***。彭冲同志是***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家,我党政治工作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杰出领导人,***第十一***员、中央***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彭冲同志,因病于2010年10月18日12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目录

基本资料人生生平组织评价工作经历抓***

基本资料

中文名:彭冲

别名:原名许铁如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漳州香坂村

出生日期:1915年3月

逝世日期:2010年10月18日

信仰:马列、***思想、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人生生平

彭冲同志,原名许铁如,1915年3月出生于福建漳州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少年时代的彭冲,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深为不满,并逐渐萌生改造社会的意识。在龙溪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转为***党员。

20世纪30年代前期,彭冲同志在漳州地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漳州地区地下党团支部***、党支部***,在学生中秘密宣传马克思主义,吸收进步青年加入党团组织,组织领导学生运动,与反动当局针锋相对的斗争。

1934年,受中共漳州工委委派,彭冲同志加入由左翼知识分子组织的进步文艺团体虹桥文艺研究社,并逐步将其改造成为党领导的***文艺团体芗潮剧社。彭冲同志积极投入剧社工作,编导并参加演出进步话剧,成为剧社骨干。芗潮剧社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在闽南大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事地下***工作期间,他一次次摆脱敌人的盯梢追

组织评价

彭冲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满信心。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彭冲同志一生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紧密联系实际。在***战争年代,他既是冲锋陷阵的军队指挥员,又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研究者。在和平建设时期,他勤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博览外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彭冲同志一生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坚持原则,遵守党的纪律。他襟怀坦荡,豁达大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为人正直,待人和气,既有原则性,又有人情味。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张扬自己,总是把成绩、功劳归于集体。他作风民主,关心、团结同志,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他热爱人民,热心为人民服务,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

工作经历

“龙师”第一个党员

1933年,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派地下党员到漳州恢复成立了党小组。彭冲(当时名叫许铁如)在龙溪高等师范读书,受红军的影响,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他在此期间成为龙师第一个***党员,之后不久,又成为龙师第一个党支部的负责人。

1934年,中共漳州工委吸收了由左翼知识分子组织的进步文艺团体——虹桥文艺研究社,并派彭冲等加入文艺社,将之改造为党的***文艺团体,这便是名噪一时的“芗潮剧社”,他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广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他们在实践“到农村去”的口号中坚持方言演出,堪称创举。

“好市长”“好***”

从解放初至粉碎“***”,彭冲主政南京、江苏,书写了25年光辉篇章。他是新南京城的创业者、建设者,被江苏人民称为“好市长”、“好***”。是他,把南京由一座“消费型城市”变成了“生产型城市”——由于当时抓紧了生产,1956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9亿多元,是1949年的3.2倍。到19

抓***

彭冲这个名字,对于建国以后江苏和南京的干部群众来说,无疑是家喻户晓的。彭冲在这里工作了二十余年,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市长、中共南京市委第一***、江苏省委第一***、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第二政委、军区党委第三***、上海警备区第一政委等职。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后,指派彭冲与苏振华、倪志福一起赴上海去接收党政大权,去稳定局势,恢复生产,揭批“***”及其余党,支撑一方大局。彭冲在上海的四年,是风雨雷电的四年——紧张、热烈而带有惊险色彩。

急派中央工作组,彭冲受命赴上海

1976年10月6日,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在北京被拘捕。这四人中,王、张、姚三人均直接来自上海,***也同上海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粉碎“***”后的诸端大事之中,接收上海和解决上海的问题,自然处于极端重要而紧迫的位置上。中共中央在1976年10月18日晚上通过电台宣布了粉碎“***”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