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传人的“研究成果”
现最地道的南京话就在六合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南京话对白,让不少南京观众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比如,“去”读作“ki”,“哥哥”读成“guoguo”,“妈妈”叫成“momo”。事实上,这是老南京话,也是仍然保留至今的六合地方方言里的常见词汇。有专家表示,六合方言更接近南京老话。
外地人说
六合方言很难懂
作为外地人,记者每每前往六合采访当地人特别是老年人时,在沟通交流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必须找个当地人当翻译。
例如“怎地啊(干什么)”、“决人(骂人)”、“多偺子了(几点了)”、“神系哎(什么东西)”等一些词,猜也猜不中是什么意思,记者也曾经因为听不明白六合当地方言而闹出了笑话。
在六合,小孩子见到妈妈,会喊“momo”,见到父亲,会叫“bobo”,而看到爷爷,则会称其“爹爹”。别以为小孩子喊错了,事实上在六合方言中,确实是如此称呼年老的爷辈。
在六合还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一个外地人途经龙池时,听到一个六合女人在河边喊:“我的孩子掉水里了!我的孩子掉水里了!”这个外地人便奋不顾身,连衣服鞋子都没脱就跳到河里,但摸了半天,没有找到孩子,倒是摸到一只鞋子。
外地人非常抱歉地说:“我没有救到你的孩子,只捞到了一只鞋。”六合女人兴奋地说:“这就是我的孩(鞋)子啊!”原来,在六合方言中,鞋子就发成“孩子”音。
不过,类似这样令人难懂的词儿还不少:“撮钵子在个个腊子”是什么意思?其实说的就是“簸箕在角落里”。“地蛋”是鸡蛋的意思吗?不!“地蛋”指的是“地瓜”。
六合人说
跟南京话似像非像
据《六合县志》记载,六合地处长江之滨,南依南京,东连仪扬,西北与安徽省天长、来安两县接壤,方言谣谚受邻近地区影响较为显著。而六合历来为南北交通要冲,历史上由于战争、灾害等多种原因,曾有大量流民迁入定居,促进了经济、文化、风俗、方言等方面的交流。因此,六合话又属北方方言中的江滩方言,跟南京话相似。
吴银川是地地道道的六合人,说着一口顺溜儿的六合话。谈及六合方言,他说:“跟南京话大体相似,但语音语调上又有差别。”
如果拿六合话与南京话相比较,六合话鼻音很厉害,比如“演员演营业员”,没鼻音还真说不来。
另外,南京城区卷舌翘舌是不分的,而六合却刻意强调了要分别出卷翘舌音。
“在六合话里头,大部分的A都发成O。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南京人叫妈为‘ma’,六合人则叫‘mo’。还有,像南京城里人讲‘阿是滴’,六合人讲的则是‘gei是滴’等等……”
此外,吴银川还告诉记者,六合各地方言又有差别。“六合话又分南北,尤其南部的瓜埠、东沟属于南圩话,东边的新篁、冶山、横梁话都有点区别。”提起六合各地方言的区别,吴银川给记者举了个有趣的例子,在六合北部方言“老脸模子”“奶脸模子”多使用在六合东王庙、四合墩和马集的部分地区。如果不加注释,就连六合当地人也搞不清楚这些方言的具体意思。
吴银川向记者解释,“老脸模子”指的是婚后的中年及老年男人,而“奶脸模子”则指的是婚后的中年及中老年妇人。“这两句应该是六合北部方言里最难讲、最别扭的了,这么多年来我都学不好,甚至好几次情急之下说错话”,吴银川笑着告诉记者。
专家说
六合话更像老南京话
哪里的“南京话”才是标准南京话?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的人说江宁话标准,也有的说还是“老城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南京话。南京白局的传承人徐春华认为,六合话更接近于老南京话。
“很有趣,我发现最地道的南京话就在六合,六合话跟五六十年前的老南京话非常相似。”徐春华介绍说,很多在南京城区已经消失了的方言都在六合话里得到了保留和延续。
为此,徐春华老师举了一些例子。例如:“脚”叫做“jue巴子”、“择菜”读成“ze菜”等等,很多土话都是只有音没有字的,能说出来,但写不出来。
徐春华告诉记者,一千多年前的魏晋时期,南京话尚属吴语区,但朱元璋建都南京后,由于他是安徽人,从北方来了大量的移民融入了当时的南京,因为统治阶层说的都是江淮方言,南京的吴语几乎都消失了。“虽然如此,但在现在的六合方言当中,仍然会发现吴语的痕迹。比如‘去’读作‘ki', ‘哥哥’读作‘guoguo'。”徐春华说。
此外,南京老话在过去儿化音很丰富,带有北方方言的特色,现在新派的南京话中儿化音却正在消失。“但是,六合方言中却有明显的儿化音表现,”徐春华说,如“碗儿”“筷儿”,”明天叫“梅儿个”,今天叫“几儿个”等,在六合一带都能经常听到,入声字在六合方言中也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图文来自金陵晚报公众号】
如果您关注“六合旅游”微信,那么您在首页回复关键词:“旅游攻略”、“小火车”、“止马岭”、“桃花岛”、“葵花园”、“巴布洛”、“文化旅游城”,都将会得到您想要的信息。回复数字1-20,还有惊喜呦!更多百科全书式的精彩图文,请“查看历史消息”。
喜欢我,就赞赞我↓
更多精彩请查看阅读原文
标签: 消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