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热中的“不变”与“必变”如何把握(不变即是变)

电影91 143 0

  记者 宣晶

电视剧《繁花》昨晚首播,王家卫、胡歌携手呈现金宇澄笔下的阿宝的别样人生。历经三年的创作打磨,这部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电视剧终于直面观众。今年,多部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都有着不俗市场反响,翻腾着时代浪潮的《人生之路》、凝聚人间悲喜的《熟年》、放飞想象力的《三体》等被搬上荧屏,经过创作者们对人物角色、故事情节的补充及延展,带给观众新的体验。基于文学作品的舞台创作亦精彩纷呈:小说《千里江山图》被改编成广播剧和评弹,同名话剧也在紧张创排之中;沪语版舞台剧《长恨歌》近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演,引起观众热烈反响,决定加演两场;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唐璜》近期都将登上申城舞台……

从文学IP中汲取养分的同时,改编作品如何以更加开阔的视角进行艺术再创造?专家认为,既要有汲取原著精髓的“不变”,也应有改编转化过程中的“必变”。“文学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检验,许多观众是带着强烈诉求来观看表演的,这是IP改编与全新创作最大的差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说。有28部戏根据小说或影视剧改编的他强调,改编是一个“破”与“立”辩证的过程,必须把握好火候。“改编不能单纯把原著当成市场基础,而是要选准角度、创新表达。尽管我们对文学富矿的挖掘越来越深入,但创作者始终要留着一根‘爬上来’的绳子,才能与观众保持良好的情感链接。”

  谨慎“量体裁衣”,也要勇敢闯出新路

文学IP宝库为影视和舞台创作提供了多种类型、多元风格的高质量文本来源。

当下,文学作品影视化进入了爆发期。《2020—2022年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蓝皮书》显示,自2020年到2023年第一季度,取材自阅文、晋江、起点、番茄等文学网站的影视改编作品有70余部。近三年豆瓣参与评分人数最多的前10部国产剧中,改编自文学作品的高达9部。

文学改编也是国内外演艺舞台的常态。比如,舞剧《安娜·卡列尼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艾夫曼芭蕾舞团最富盛名的代表作,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的悬疑剧常演不衰,陕西人艺改编自《白鹿原》《尘埃落定》的话剧大受欢迎,《红楼梦》《聊斋》等经典名著都是戏剧创作的优质资源。12月22日,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巨著的俄语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登陆北外滩友邦大剧院。2016年,此剧刚推出就获得了俄罗斯“最佳音乐剧”类别中的“本季热门”“观众之星”等奖项。法语原版音乐剧《唐璜》将于明年1月亮相上海文化广场,该剧由法国作曲家费利克斯·格雷创作,20年来热演不衰。节奏感强烈且梦幻的弗拉明戈舞蹈和色彩明丽的吉他音阶,以及偶尔穿插其间的西班牙语歌曲,使得这部音乐剧充满了浓郁迷人的西班牙风情。

专家指出,尽管文学IP很有诱惑力,但改编创作者需要精准定位。 ▼下转第五版(上接第一版) 通常来说,电视剧改编看重长篇小说,期待在内容体量上有更大的挖掘空间;舞台剧转化则偏爱中短篇小说,有限的表演时长渴求直击内心的力量;还有些文学经典并不适合改编成艺术作品。“文学作品为艺术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帮我们解决了作品从无到有的难题,但艺术创作必须符合自身的特点。”喻荣军透露,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把《英雄儿女》改编成舞台作品时,重写量达到70%至80%,几乎颠覆了原作。“与巴金小说《团圆》、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相比,舞台剧在表达方式上是不一样的。面对当下的青年观众,我们要重新思考如何塑造英雄、弘扬精神。”

在改编转化的过程中,创作者不仅要谨慎地“量体裁衣”,还要勇敢地闯出新路。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在选材时,从儿童视角来评判文学IP的深度和广度,用动物形象重组改编了《唐吉诃德》《巴黎圣母院》等名著,演出场次达230场。上海滑稽剧团改编《官场现形记》《啼笑因缘》等,注重寻找作品与上海有关的链接点,从细微处挖掘喜剧要素。《千里江山图》是近期热门的文学IP之一,先后被改编成广播剧和评弹,话剧和电视剧正在创作中。在作家孙甘露看来,广播剧的声音是一种特殊样式,它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评弹链接着远去的年代、过往的记忆,是非常特别的改编版本;小说中有很多一笔带过,影视的难点则在于正面呈现含蓄之处。“好的改编既要善于提炼,也要有‘藏’的方法,更要尊重改编主体的创作规律。”

  长效机制,推动文学IP与艺术创作破圈融合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龙年大剧看总台”片单,38部新剧将陆续与观众见面。其中包括多部由文学作品改编的重磅作品:既有根据作家陈彦、徐则臣、阿来等同名小说改编的《主角》《北上》《尘埃落定》;又有根据亦舒作品改编的《承欢记》《玫瑰故事》;还有根据刘慈欣科幻小说改编的《球状闪电》,将观众的期待值拉满。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各大文学奖项的获奖作品之外,还有大量作品值得去关注。“观众在找好戏,好戏也在找观众。受众群体越来越细分,为演艺市场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遴选委员会副主任吴孝明认为,解决“寻找”之困局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常态长效机制,推动“文学IP与艺术创作破圈融合,赋能转型”。

2023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遴选适宜舞台转化的优秀文学作品,不定期向主管部门、文艺表演团体和剧作家进行推介,拓宽优秀剧本来源。”今年6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编制印发的《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舞台艺术和群众文艺创作行动计划(2023—2025)》将“加强文学(影视)成果转化”列入创作保障措施。“文学作品是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源泉、原材料,需要通过咀嚼、再加工,为舞台转化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学IP。”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马文运指出,文学IP要建立起面向艺术生产源头的推介机制,提供书单,举办沙龙、茶话会、朗读会等,提升优秀作品的“能见度”,充分挖掘文学的魅力与潜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