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何时从“卷流量”到“卷内容”(流量券是优先使用吗)

电影91 138 0

  ■记者 卫中

在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竖屏时代中,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娱乐文化现象,迫切需要从追逐流量的初期热潮,逐渐转向对内容深度与艺术品质的深刻变革。根据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披露,2023年全年,重点网络微短剧的上线数量达到了384部,相较于2022年的172部,增长了一倍多。同时观众群体也在扩大,有39.9%的观众愿意为微短剧内容付费。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重点网络微短剧的上线数量达到了384部,相较于2022年的172部,增长了一倍多。《大王别慌张》剧照。《执笔》剧照。制图:冯晓瑜

乘风起飞的微短剧随着行业快速规模化和多样化,观众的期待也日益增长。业界人士认为,微短剧创作亟待一场由“卷流量”到“卷内容”的蜕变,催生更多具有深度、美感和正能量的微短剧作品,它们不仅能够触动人心,更能引领社会风尚,成为新时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微短剧加快走向“微而不弱、短而不浅”

投入低、见效快的微短剧市场经历了过往鱼龙混杂的无序扩张后,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逐渐认识到,唯有在内容上下足功夫,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快手文娱业务部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认为,微短剧的制作应当坚持“微而不弱、短而不浅”,追求品质化与精品化,打造出真正具有价值的微短剧作品。

近期播出的古装爱情题材的微短剧《执笔》以其出色的表现,不仅连续两周荣登德塔文短剧景气指数周榜榜首,更以7.6的网络评分,打破了微短剧的常规评分区间,实现了流量与口碑的双赢。尽管剧情转折间仍有些许生硬,但《执笔》在镜头质感、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以及剧情立意等方面,都展现了微短剧所能触及的新高度,为行业展示了精品化与商业化的和谐共生潜力。

微短剧的题材与类型正逐渐丰富,从古装的传统领域,到现实题材的深入挖掘,创作者们开始注重故事的质感与精致的视听表达。《大过年的》通过个人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大妈的世界贺岁篇》则从老年人的视角,聚焦社会热点;《拜托啦奶奶》以动人的祖孙情,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上累计播放量突破10亿。

随着行业发展逐渐规模化和多样化,微短剧所涉及的题材、类型、背景等元素不断扩充,数量攀升的同时各种主题和形式不断在涌现。例如《大王别慌张》从一群边缘“小妖怪”的故事里弘扬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天涯小娘惹》不仅通过新奇的故事设定让观众了解娘惹文化,还全景式收录了新加坡当代标志性美景;《我回到17岁的理由》则填补了校园题材微短剧稀缺的不足。

  “短剧美学”走向深层次探索

微短剧的美学探索也在持续深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冷凇提出,微短剧应当通过打造“短剧美学”,展现国风、国潮的美学特质;同时他建议,微短剧在题材上要敢于触碰社会的痛点,表达青年一代不服输的精神与挑战陈规的勇敢心声。

微短剧作品如《东栏雪》在漫天飘雪的背景下,以流畅的打斗场面和唯美的场景,展现了独特的国风美感;此外还有《风月变》《虚颜》等多部情节密度高、反转多、美学氛围浓厚的微短剧作品将国风美学根植入人心。除国风之美外,国潮元素也活跃于微短剧市场,如《锦月安笙》展现了梨园行、曲艺行的坚守和传承精神;《我是名角儿》则把京剧和流行音乐混搭,将戏曲题材融合胡同文化,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继承。

以往相当多数量的微短剧以“扮猪吃虎”“龙王归来”等爽点吸引观众,但这些套路几乎都是脱离现实、生搬硬套、悬浮虚假,因而长期被人诟病。在微短剧“脱虚向实”的创作风向之下,微短剧创作者不妨直面现实甚至青年人共同的痛点问题,比如在住房、教育、搬迁、家庭等等主题下设计出叛逆、反转式的人物。冷凇认为,微短剧领域必将出现更多的探索者、外来者和突破者,“我们提倡的是正能量的叛逆精神,其实就是不服输的精神”。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