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刘大夏简介 千古罪人)

电影91 6 0

刘大夏(刘大夏简介 千古罪人)-第1张图片-九妖电影  姓名:刘大夏  籍贯:湖广华容
基础介绍

刘大夏(1437年1月31日-1516年6月29日),幼名瑞昌保,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刘大夏举天顺三年(1459年)乡试第一。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兵部职方司主事、郎中、广东右布政使、户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等职。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目录

基本资料人物生平人物评价轶事典故个人作品人际关系史料记载

基本资料

本名:刘大夏

别名:刘忠宣、东山先生、瑞昌保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西瑞昌

出生日期:1437年1月31日

逝世日期:1516年6月29日

主要作品:《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

主要成就:辅佐明孝宗实现“弘治中兴”

字号:字时雍

官职: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追赠:太保

谥号:忠宣

籍贯:湖广华容

祖籍:山东东平

人物生平

刘大夏祖籍山东东平,十一世祖刘宝,宋高宗时任都统制,随岳飞平定杨么起义,岳飞被害后,刘宝弃官落户于华容。刘大夏父亲刘仁宅为永乐十八年(1420年)举人,官至广西按察副使。

正统元年(143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大夏生于江西九江府瑞昌县官舍。幼名瑞昌保,自少颖悟,神气秀爽,强记过人。六岁时随父进京,大学士杨溥一见而奇之,说:“这孩子说不定将来能达到我的位置。”为之定名大夏,以族女许之。

天顺三年(1459年),刘大夏中湖广乡试第一。天顺八年(1464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成化元年(1465年),翰林院拟请留刘大夏供职,但他他自己要求出任吏职,于是就任命他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又调升兵部职方司郎中。

刘大夏通晓兵事,在任内致力于革除宫署积弊。他所奏复的内容,大多符合明宪宗的旨意,受到历任兵部尚书的倚重。

汪直好邀边功,后黎朝圣宗黎灏被老挝打败,汪直想趁机攻取黎灏。他对宪宗说了,就索取明成祖时派大将

人物评价

朝鲜使者:吾国闻刘东山名久矣。

吴廷举:忧民如有病,对客若无官。

李东阳:与物无忤,临事有为。

林俊:公清约如知白,先忧如希文,公望如彦国,能处大事如子明。

周宣:已故尚书马文升、许进、刘大夏、秦纮、都御史钱钺、强珍,皆得罪权奸,横罹祸患。宜特加优恤,使天下知守已冤抑之士,没世既远,尚有昭雪之日。

杨廷和:大夏清修刚介,而中实坦易。喜人之善,恕人之不及。自奉甚薄,食止一豆,衣裘无余袭。不居城市,未尝千人举荐。及为人请托,自守泊如也。扬历中外,政迹卓然。晚年受知孝庙……其欲斥汱冗滥,敢于任怨,竟为权奸所构。垂老戍边,而毅然之气卒不少变。完名全节,虽夷狄皆知重之。士大夫识与不识,称为“刘东山”云。

唐枢:①明识治体,忠诚廉洁,自兵部郎至尚书,平生不以势位自居,于功名富贵,子孙福泽,泊如也。当出而靖难者三,行边者二,治水者一,所至有成绩,孝皇眷注。于本兵外,凡国有大政大疑,毋召公至内殿面议,或令随御史中官进闻

轶事典故

主词条:《甲申十同年图》

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年)三月二十五日,南京户部尚书王轼请画工在闵府达尊堂绘制了《甲申十同年图》,以作纪念。画面共分三曹,自右端卷首起,依次为王轼、吏部左侍郎焦芳、礼部右侍郎谢铎、工部尚书曾鉴、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右侍郎张达、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户部右侍郎陈清、兵部尚书刘大夏及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

由于聚会前夕焦芳赴湖南公干,实际与会者九人。聚会除宴饮唱和之外,还绘图纪念,众人“皆画工面对手摹,得其形模意态”,焦芳也事先预留下旧稿。因此图中每人的相貌均为真实的写照。画作共绘制了十份,藏于各家。今仅存孤本,为闵家所留,清嘉庆年间由法式善获得,流传至今,存于故宫博物院。

关于刘大夏的相貌,通过此图可知。当时刘大夏六十八岁,脸面略方而长,须发皆白,左手握带,右手按膝正坐。

明宪宗时,有太监劝宪宗效仿明成祖故事,重新下西洋。明代一些史籍,如万表《灼艾余集》、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

个人作品

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皇明经世文编》辑录有《刘忠宣集》一卷。

人际关系

父亲:刘仁宅,历任瑞昌知县、广西副使。

史料记载

《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七》

《国琛集·下卷》

《今献备遗·卷三十一》

《先进遗风·卷上》

《兵部尚书刘公大夏传》

《明史·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七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