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同

电影91 9 0

万斯同-第1张图片-九妖电影  姓名:万斯同  职业:史学家
基础介绍

万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泰第八子。从兄同受学黄宗羲,学问益进。学主慎独,专意古学,博通诸史,尤精明史。承父、师教诲,崇尚气节,也以明遗民自居,绝意仕途。康熙十七年(1678年),浙江巡抚荐应博学鸿词科,力辞不就。次年,清廷诏修《明史》。总裁官徐元文荐他入史馆,以翰林院纂修官受七品俸,复力辞。后秉承父、师嘱托,以布衣参史事,不署衔,不受俸,入京修明史。至京,徐元文请至家中,委笔削诸事。后《明史》总裁由张玉书、陈廷敬、王鸿绪继任,均以礼相待。于史馆十九年,以所学之长,撰成明史列传300卷、明史表13卷、宰辅会考8卷、河渠志12卷,最终手定《明史稿》500卷。居京期间,屡开讲席,启导后学,学者尊称“万先生”,而他每自署“布衣万斯同”。晚年双目失明,仍口授答问、讲学,卒于明史馆。另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概述图片来源:

目录

基本资料人物生平清史文载主要著作人物评价人物轶事史籍记载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

本名:万斯同

字号:字季野号石园

所处时代: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

出生时间:1638年3月9日

去世时间:1702年5月4日

主要作品:《明史稿》《石园诗文集》《历代史表》《纪元汇考》等

主要成就:以布衣身份主编《明史》

私谥:贞文先生

职业:史学家

人物生平

明崇祯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1638年3月9日)戌时,万斯同出生于浙江鄞县,生而异敏,读书过目不忘。8岁时,在客人面前能背诵《扬子法言》,终篇不失一字;到14、15岁读遍了家藏书籍,以后专攻二十一史,并受业于浙东著名史学家黄宗羲,后又博览天一阁藏书,学识锐进,博通诸史,尤熟明代掌故。

万斯同像他的老师黄宗羲一样,很有民族气节。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因诏请黄宗羲修《明史》,被黄宗羲拒绝。朝中大臣便推举万斯同为博学鸿词科,万斯同也坚辞不就。以后,大学士徐元文出任修《明史》总裁,又荐他入史局。黄宗羲觉得修《明史》,事关忠奸评判和子孙后世的大业,有万斯同参加,可以放心,便动员万斯同赴京,并在赠别诗中以“四方身价归明水,一代奸贤托布衣”相勉。当时,凡入史局者署翰林院纂修衔,授七品俸禄。

万斯同遵黄宗羲嘱咐,上京后宁愿寓居于徐元文家,不署衔,不受俸,以布衣入史局,修《明史》,前后19年。写成明史原稿明

清史文载

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父泰,生八子,斯同其季也。兄斯大,《儒林》有传。性彊记,八岁,客坐中能背诵《扬子法言》。后从黄宗羲游,得闻蕺山刘氏学说,以慎独为宗。以读书励名节与同志相劘切,月有会讲。博通诸史,尤熟明代掌故。康熙十七年,荐鸿博,辞不就。

初,顺治二年诏修《明史》,未几罢。康熙四年,又诏修之,亦止。十八年,命徐元文为监修,取彭孙遹等五十人官翰林,与右庶子卢君琦等十六人同为纂修。斯同尝病唐以后史设局分修之失,以谓专家之书,才虽不逮,犹未至如官修者之杂乱,故辞不膺选。至三十二年,再召王鸿绪於家,命偕陈廷敬、张玉书为总裁。陈任本纪,张任志,而鸿绪独任列传。乃延斯同於家,委以史事,而武进钱名世佐之。每覆审一传,曰某书某事当参校,顾小史取其书第几卷至,无或爽者。士大夫到门谘询,了辩如响。

尝书抵友人,自言:“少馆某所,其家有列朝实录,吾默识暗诵,未敢有一言一事之遗也。长游四方,辄就故家耆老求遗书,考

主要著作

万斯同逝世时,刘坊作《万季野先生行状》,称他的遗著共二十二种。次年,温瑞临作《历代纪元汇考》称十六种;又次年,王士祯作《香祖笔记》仅举十种。至于黄百家《万季野先生斯同墓志铭》称二十种。后来,万经续修《濠梁万氏宗谱》称二十二种。雍正八年修《宁波府志》则称三十种。乾隆十年前后,全祖望作《万贞文先生传》只举十一种。

乾隆五十二年,蒋学镛作《鄞志稿》举四十种,嘉庆十一年,钱大昕作《万先生斯同传》称十六种,而近人陈训正等纂《鄞县通志》称三十四种。民国二十五年,沈昌佑得冯贞群先生之助,作《万季野先生遗著目录汇志》称三十七种。自康熙至民国年间,万斯同著作究竟多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商榷和考证,实应为三十三种。除本书收录外,尚有佚著十种:

一、《读礼通考》。始作于康熙十七年,万斯同为徐乾学母丧撰《丧礼》而作,约在康熙二十年前后完成。《万氏宗谱》、刘坊《行状》、蒋学镛《传》九十传,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作一百

人物评价

黄宗羲:四方声价归明水,一代贤奸托布衣。

徐元文:季野万子惠然北来,止余邸舍十年矣。同心托契,凝于兰金,编校之事,蒙实赖焉。

黄云眉:不居《明史》纂修之名,隐操总裁之柄。

全祖望:《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钱大昕:①先生生而异敏,读书过目不忘。束发未尝为时文,专意古学,博通诸史,尤熟于明代掌故,自洪武至天启实录皆能闇诵。②于前史体例贯穿精熟,指陈得失,皆中肯綮,刘知几、郑樵诸人不能及也。③乾隆初,大学士张廷玉等奉诏刊定《明史》,以王鸿绪史稿为本而增损之,王氏稿大半出先生手也。

钱林:乾隆中大学士张廷玉奉诏编辑《明史》,所据(王)鸿绪稿本,实(万)斯同所定本也。

黄百家:天生季野(万斯同),关系明朝一代之人也。

张寿镛、陈训慈等:万季野先生启浙东之史派。……卒以唤醒聋聩,屋清社而光复华夏,先生振民族精神于文字,其功盖可想见。

刘仲华:其高瞻远瞩,足当史才

人物轶事

万斯同参与编撰了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成为著名史学家,但他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

万斯同多藏古今之书,在京师时,携书10数万卷。藏书楼“寒松斋”,卒后,旁无亲属,所有藏书全数归于钱名世。《明史稿》落入王鸿绪手中,每卷改为王鸿绪著。藏书印有一长印文:“吾存宁可食无肉,吾亡宁可发无椁,子子孙孙永无鬻,熟此直可供饘粥”、“季野读过”、“万氏寒松斋珍藏之印”等。著述有《补历代史表》、《庚申群遗事》、《纪元汇考》、《南宋六陵遗事》、《历代宰辅考》、《宋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

杨宾《万季野小传》

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万斯同先生传》

黄百家《万季野先生斯同墓志铭》

刘坊《万季野先生行状》

杨无咎《万季野先生墓志铭》

后世纪念

8

万斯同墓,为清代建筑,原位于宁波南郊王家桥苗圃南端,(今为恒春街南侧,市府三招后面),坐东朝西,前为庙前河,北与西塘河相接,南与南塘河相连。万斯同墓曾长期湮没无闻,清末才被当地人发现。于1937年大修,并在莼湖建“乡贤祠”一所。墓朝南偏西,直径7米,从墓后壁到拜坛前沿深17.7米,拜坛呈方形。墓前有清大学士王顼龄题“鄞儒理学季野万先生暨配庄氏傅氏墓”的墓碣,两边有翰林裘琏题的这副墓志联。拜坛上有祭桌一、石凳二,墓前100余米处有牌坊一座,上有“万季野先生墓道”六字暨时人题的对联,墓道口有华表一,上书“万乡贤墓”四字。墓三面皆山,前离象山港不远,风景优美,“***”中该墓遭破坏,现墓与拜坛已修复。乡贤祠在莼湖街,分前后两进,前进为大门及厢房,后进三间,正厅中间设先生像及神主,左右两边挂有先生手迹数幅,后为莼湖小学大礼堂,1997年小学扩建校舍时拆除。2005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