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的表哥阿贤是一个同性恋,阿桂和他情同手足,也目睹了表哥的两段恋情。第二段恋情,是和小岛上的一个帅气的海巡。然而阿贤没有死,变成了植物人。抛弃阿贤的海巡决定远行,在港口碰见了阿桂。阿贤自杀后,她又把钱还了回去。色盲,同性恋,醉鬼。面对不堪的现实和世人质疑的眼光,阿桂爸爸选择活在过去,阿贤选择从此静止,而阿桂,选择向前走。
带我去远方影评答故事发生在台湾的一个沿海村庄,主人公阿桂是一个从小就异于常人的小女孩,画画会把太阳画成黑色,穿衣服穿得像个忍者神龟,明明让她买红色番茄却买成绿色,...今天百视网小编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带我去远方电影,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带我去远方影评
答故事发生在台湾的一个沿海村庄,主人公阿桂是一个从小就异于常人的小女孩,画画会把太阳画成黑色,穿衣服穿得像个忍者神龟,明明让她买红色番茄却买成绿色,相信玻璃球会生出小宝宝。所以奶奶怀疑她被“卡到阴”,“七魂六窍被小鬼拖走”,幼儿园老师也觉得她有必要去看看心理医生。 直到小学体检,才发现阿桂原来是色盲。 爸爸买了不同颜色的墨镜给阿桂,以为这样阿桂就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世界了。可我觉得他想错了。色盲不是病,也不是看不到颜色,只是看到了和常人不同的世界。 比如阿桂给“仰”字造句,会造成“他一时想不开,仰药自尽”,“屿”字造句,“远远的海中间有一座岛屿,我好想过去看一看”。 我想阿桂从小就有一种离别情节,可能是源于生在港口特有的情节,或是他人不解的眼光,也源于自己不被理解的内心。对她来说,黑色的太阳就是代表光明,她幻想着小说中的《色盲岛》,憧憬着一个有朋友,被理解的世界,也许那个世界并遥远,就是“远远的海中间”的“一座岛屿”,或是“仰药自尽”后便可到达的一个新天地。姐姐说阿桂“思想灰暗”,可其实,对于阿桂来说,“灰暗”何尝不是代表着“光明”呢? 阿桂的表哥阿贤是一个同性恋,阿桂和他情同手足,也目睹了表哥的两段恋情。 第一次是在港口的冷饮摊,阿贤邂逅了一位日本的流浪者,他们一同参观了小村一座独具特色的基督教堂。里面的壁画有“最后的晚餐”,有天使,有耶稣,有玛利亚,然而他们都是中国人的样子,都是采用中国的画风。日本人说:“这里隐藏着一个比达芬奇密码更大的秘密。” 然而这里并没有什么秘密,就好像佛家所说的“佛从心生”,“见心见性”,你心里想的是什么,表现出的东西就是什么样子。东西的实质和灵魂并没有该变,只是它在我们心中呈现出的样子不一样,理解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人会把黑暗理解为光明,比如有的男人也会爱上男人。他们包着匪夷所思的外壳,实质却一样是爱,是光明。 流浪的人还是会继续流浪,阿贤只是他旅途中的一个小站,停一停,还是会走掉。我很喜欢这一段离别的戏,也是电影中出现的第一个“奔跑”的场景。阿贤沿着河岸追着离别的爱人,大声喊着“再见”。没有怨恨,没有哭哭啼啼,说了“再见”,就还会有新的开始。 第二段恋情,是和小岛上的一个帅气的海巡。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两人夜晚坐在海中央的小船船头,阿贤幻想着以后的幸福生活,定居在纽约,每天等着爱人回家,轮流做菜。这一艘小船,成了他们远离世人的小岛,对岸灯火斑斓,看不到市井小巷,只是霓虹灯星星点点,高楼林立,好似纽约。 这让我想起了《海上钢琴师》,一艘从欧洲出发的游轮,要经过几个月才可以到达美国,有钱人住在头等舱里歌舞升平,穷人就天天坐在甲板上遥望着远方,总有那么一个人,透过浓浓的迷雾,第一个看到自由女神像,第一个大喊“America!”,接着全甲板的人兴奋得欢呼拥抱。New York,在许多人的心里意味着自由,意味着新天地,新开始。 阿贤就是在这艘小船上臆想着他的纽约,臆想着一个脱离现在和过去,充满自由和包容的新天地,即使,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注定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此时的阿贤已无力去说那句“再见”,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选择了自杀。 阿桂骑着自行车疾驰在通往医院的道路上,这是影片中出现的第二段“奔跑”,旁白是阿贤朗诵的E. E. Cummings 的《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也许,阿贤觉得他已经无法企及那个从未触及的远方,也许他认为死亡是通往天堂的必经之路,也许他只是想要逃避。也许阿桂想飞奔去医院挽回这一切,也许阿桂想说:“你可以再像上回一样说‘再见’”。 然而阿贤没有死,变成了植物人。也许,他并不想离开,只是无力再行走,他愿意时间从此静止,“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为什么一定要去呢?回首曾经已到过天堂,只是时间流逝,爱已不在,多走一步,便是万劫不复。生活,从来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如不动。无为,便是无所不为。 抛弃阿贤的海巡决定远行,在港口碰见了阿桂。阿桂本来已经走开,却又拼命掉头追回去。这是影片中出现的第三次“奔跑”,也是我最感动的一段。阿桂站在港口,对着阿贤远去的爱人喊着“再见”,挥着双臂,态度真诚,和阿贤当年一模一样。 我想,这句“再见”她是替阿贤说的,她希望说了“再见”,一切便可从新开始。 阿桂的父亲是一个一无所成的醉鬼,因为一无所成,阿桂的妈妈很早变离开了这个家。阿桂的父亲从外面捡来了三个女模特假人,给他们穿上阿桂妈妈以前的衣服,抱着她们睡觉,喝酒。家人们都觉得他不可救药,说他天天喝酒,“他的世界是黑白的”,甚至怀疑他偷了家里的钱。 看似麻木,混混醉醉的外表下,隐藏着不被理解的痛苦和敏感。他的世界不是黑白的,他只想活在过去,活在阿桂妈妈在的日子里,因为只有那段日子是彩色的。他用醉意掩盖内心的伤痛,也会因为被误解而难过。 其实家里的钱是阿桂偷的,她想飞去那个“色盲岛”,“找朋友”。 阿贤自杀后,她又把钱还了回去。 整部电影,不止在讲阿桂的故事,也用阿桂这双色盲的眼,讲了阿贤和父亲的故事。色盲,同性恋,醉鬼。面对不堪的现实和世人质疑的眼光,阿桂爸爸选择活在过去,阿贤选择从此静止,而阿桂,选择向前走。 向前走,并不意味着离开现在居住的地方,生活是多变的,不需要我们刻意追求,就会呈现出绚烂和多变的色彩。 电影中的三次“奔跑”,并不是去挽留,而是追着去说“再见”,追着去告别过去,追着去奔向未来。 阿桂妈妈很早便离开了村庄,阿贤的两个恋人都选择了远行,阿桂的色盲岛在远远的海中央。 有港口的地方,就注定了远行和离别。对于这个小岛远方,所有人都有着无限的期待。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其实是心灵从未企及的境界,坚强,隐忍,其实不是远行,不是离开,而是面对,一直走下去,一路风景,都是从未到达的新天地。 阿桂一定是明白了,所以把钱还了回去,放弃了旅行。 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爱情的牙齿》,讲了一个女人一生中,三段充满伤痛和遗憾的爱情故事。然而看完以后,我一点都不难过。我想,这样一个由伤痛和遗憾组成的故事,竟然也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得让人感动。 人的一生,未必要有轰轰烈烈的作为,未必要有白雪公主和王子的故事才圆满。平淡也好,遗憾也好,色盲也好,断背也好。其实,只要有心,都可以拍成一部美丽的电影,就算没有一个观众,我自己也会感动,会鼓掌。
青春与写实,台湾的这些同志电影你看过几部?
答前几天台湾刚举行同志巡游,看起来台湾对同志的态度比内地要开放很多,从华语同志电影的角度来看,无论产出量还是质量也都足以碾压我们。 这周末,Q叔带大家盘点一下台湾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同志电影。
提到台湾电影,不得不让人想到青春电影,白衣飘飘的校园时代,性的觉醒和青春的躁动都是非常好题材,台湾同志电影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青春电影,讲年少往事,讲初恋,讲成长痛楚。
提到台湾青春片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一部,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故事,桂纶镁,陈柏霖嫩得都可以掐出水来。桂纶镁饰演的孟克柔在墙上反复写着:“我是女生,我爱男生?”,道出了其中隐藏的同性情愫。
《带我去远方》
故事发生在海边宁静的小渔村里。讲述一个色盲小女孩阿桂和同性恋堂哥阿贤的故事。 妹妹对阿贤哥产生了朦胧的爱恋,哥哥却爱着同性。很多感情我们都无法触及,因为它太靠近。他们都在守护彼此的秘密,一起计划离开生活的小渔村,奔赴不会被人当做异类的自由天堂。
《盛夏光年》
由张睿家和张孝全主演的这部电影,应该算是台湾同志电影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了,两男一女的经典人物设定。 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孩,长大后这份友谊在慢慢变质。大概也是从这部开始,张孝全连续演了好几部同志电影。另外还有五月天献唱的主题曲。
《女朋友·男朋友》
还是两男一女的三角恋,跟盛夏光年有点类似,这部由张孝全,桂纶镁,凤小岳主演的电影,Q叔觉得比盛夏光年要好不少。青春加上学生运动的背景,道出自由的主题。我们友谊无法长存,因为我对你动心了。
《渺渺》
范植伟,柯佳嬿和张榕容主演的这部,对比前面几部还是比较特别,说起来就是,她爱她,她爱他,他爱他的故事。他,直到他离世后才敢承认爱着他;她,直到她离开时都不敢说喜欢她。人生渺渺,世事难料。
《花吃了那女孩》
本片由四段感情故事“在一起很快乐”“不在一起很快乐”“不在一起不快乐”“在一起也不快乐”独立交错的演绎爱情的味道,四对女孩之间的故事。部分演员也都挺出名有林嘉欣、、王心凌、莫子仪、陈绮贞等。
就是台湾同志电影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几部涉及青春题材的电影。华语语境里,同志也往往会牵涉到传统习俗,亲人关系,社会压力等话题,这类题材台湾同志电影也有不少佳作。
《喜宴》
前几天已经单独推荐过,李安的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出形婚闹剧,在20年后再看,依然没有过时,借助同志的话题,表达导演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亲人关系,中国传统习俗的反思。
《那天妈妈来看我》
这是一部比较让人心痛的电影,白冰冰饰演的母亲,在母亲节那天,知道了小儿子性取向和死亡消息的双重打击。最后的哭诉很揪心。.
《艾草》
同样是一部跟母亲有关的电影,58岁的母亲吴艾草早年间曾与异乡老师私奔,可算是思想开放的女性。然而她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小儿子宋海是同志,留学而归的大女儿宋伶也跟黑人有了私生女。面对儿女们的离经叛道,内心陷入苦苦的挣扎中。
《夜奔》
《林冲夜奔》是昆曲中的一出剧目,本片由黄磊,刘若英和尹昭德三人主演,背景为民国,讲述海归徐少东和未婚妻英儿以及戏班主演林冲之间的感情纠葛。本片最大的亮点是那些文艺的念白。
导演徐立功说:在我的世界里,只有真爱,没有性别;性别只是肉体结构上的不同,性灵上是不分彼此的。这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爱是超越性别的。
《孽子》
这是一部同志剧,根据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改编。跟国内那些耽美剧很大区别在于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同志剧,残酷而真实。
本剧也囊括了台湾不少当年的年轻演员,包括前面提到的张孝全、范植伟,杨佑宁等。故事发生在“新公园”荷花池周围的黑暗王国。“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
《醉生梦死》
这部是去年的新片,讲社会底层人物,描述一个母亲、一对兄弟和一名房客共处一屋的悲伤故事,片中除有浓厚母子情、兄弟情,也有在张作骥电影首见的同志情。
台湾其实还有不少同志电影,比如任贤齐主演的《明天记得爱上我》,杨佑宁主演的《十七岁的天空》,杨丞琳主演的《刺青》等等,包括台湾导演蔡明亮也拍过不少涉及同志情的电影,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你看过哪些?你有什么其他好推荐,都欢迎再下方评论。
《带我去远方》电影的寓意是什么?
答找的。参考。《和你在一起》:不朽音乐永远亲情
来源:后窗看电影 作者:shenchenwf 2002-09-27 10:17:30
看完电影,在回来的路上,我的耳中始终回响着小提琴的乐声。几年前一个长辈的话涌上心头:古典乐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每每在我失意,孤独的时候,音乐总是陪伴着我。给我力量,给我信心,点亮人生旅途上的路灯,拂开精神灵魂上的浮尘。音乐于我,是魂魄。
曾经,在去远方求学的火车上,看着站台上渐渐远去的双亲的身影,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假如能够给人性的光辉找一个模特,亲情无疑是最动人最直接的选择。
《和你在一起》把音乐和亲情,这两个超越年代、超越地域、不分种族、不分语言的人类精神结合在一起。 在一个多小时中,随音乐感悟,看亲情落泪。
故事很老套,也很煽情。我认为陈凯歌用了这个题材,就是要古今皆喜,中外咸宜。
导演的功力实在太好,难怪陈凯歌在第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放言:现在还是第五代导演的天下。之前还不服气,今天过后,琢磨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叙事从容不迫,结构严谨精巧,气度恢弘,节奏适宜。单单从电影欣赏的角度讲,这的确是个出色的片子。
音乐和摄影。因为有古典乐作为故事的主要元素,通篇的小提琴背景,有舒缓,有紧凑。当少年宫的江老师给刘小春上最后一课的时候,钢琴和小提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柔和辉煌的光打在一直邋遢的江老师的脸上, 呈现出美好、圣洁的图像,配合音乐,令人觉得人生美好的东西不过如此。刘小春琴人和一,即使不辜负江老师的教诲,也是表达自己对江老师的留恋。镜头给拉琴的手的特写,光、弦、琴板……太美了。演奏完毕,江老师语重心长:我说你没希望,不是你的音乐没希望,而是命运不会眷顾你这个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穷人家的孩子。他自己,一个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也是穷愁潦倒,四壁寒创。但当刘小春说他因为骄傲而至今仍然孤苦伶仃的时候,他仰头动情的说:我有音乐。我的心里不禁一抖。
是的, 因为我们有音乐, 所以我们不孤独!
这里提一下余教授为刘小春准备的参赛曲目——《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曲子作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重于创作者和演奏者内心情绪的流露,表达细腻,旋律动人,音乐语言纯真朴实,那种浓郁的忧伤感恩的俄罗斯民族色彩。与这部电影的基调非常契合,相得益彰。
小提琴的演奏和电影,都是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在影片结尾,刘小春在喧闹的火车站,余教授的另一个学生林雨在富丽堂皇的演奏大厅,同时演奏这个曲子。镜头不停的切换,一会儿火车站满是泪的脸,一会儿演奏大厅乐队的倾诉。穿插着黑白色调的回忆:十几年前,刘成抱着捡来的刘小春,背着小提琴在火车站焦急的寻找。电影语言和音乐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情不自禁的感动。
说说陈凯歌的硬伤。说实话,他和陈红实在不应该演戏。再过分点,陈红的戏基本可以整块删去而不影响影片的结构和表现力。陈红的表演没有深度,没有技巧,没有层次,没有“神”气。从真正作电影,出艺术品的角度出发,选一个表演精湛的女演员会更好。而陈凯歌演的余教授就是他自己。他通过余教授的嘴,讲述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生活。可惜,导的好不代表演的好,他在镜头前总有些不自在,有些游离。也许真的,他在镜头后面会更好。如果一个指挥能把整个乐队控制好,演奏出伟大的作品,那根本不必要让他还作小提琴独奏。
举个例子,当陈红为刘小春卖小提琴给她买大衣,不能作余教授的入门弟子的事,去找余教授时,陈凯歌在这个时候讲了一段他小时侯听维瓦尔第的《四季:春》的故事。那是他的亲身经历。过后,陈红一转脸,泪流满面向他哭诉时,太明显了,是眼药水。一个好的演员入了戏,一定会有情绪的酝酿,喷薄而出的时候,如果镜头给出整个过程,我相信感染力和表现力会更强。比较之下,王志文的江老师和刘佩琦的刘成就异常的出彩。真该为他们如火纯青的演技鼓掌。
在想: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如何才能保持力度和新鲜感。张艺谋不停的变换题材,变换表现手法,结果差强人意;田壮壮十年一剑,尚未知晓;贾樟柯到第三个片子就疲态尽露;陈凯歌呢,他的创作也有起伏,但功力始终不减。我想,这是因为他的艺术修为博大,人生阅历丰富,文学功底深厚和始终如一的思考。
陈凯歌是有思想的导演,他的电影总是有思考和批判的东西。江老师带着中国知识分子书生般的狷狂,余教授则是功成名就的知识分子,前一种代表纯净的音乐,后一种代表成功的,普及的音乐,究竟是要好音乐还是要成功音乐?如果说影片让我触动的除了父子亲情以外,就是这样的思考。挖掘人性更深刻的东西也往往是电影,也是所有艺术品最打动人的地方。
我喜欢的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再复先生有一本著作的名字叫《生命精神与文学道路》。我愿意借用过来,作为对这部电影的结论:生命精神与音乐道路。
看完电影,在回来的路上,我的耳中始终回响着小提琴的乐声。几年前一个长辈的话涌上心头:古典乐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每每在我失意,孤独的时候,音乐总是陪伴着我。给我力量,给我信心,点亮人生旅途上的路灯,拂开精神灵魂上的浮尘。音乐于我,是魂魄。
曾经,在去远方求学的火车上,看着站台上渐渐远去的双亲的身影,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假如能够给人性的光辉找一个模特,亲情无疑是最动人最直接的选择。
《和你在一起》把音乐和亲情,这两个超越年代、超越地域、不分种族、不分语言的人类精神结合在一起。 在一个多小时中,随音乐感悟,看亲情落泪。
故事很老套,也很煽情。我认为陈凯歌用了这个题材,就是要古今皆喜,中外咸宜。
导演的功力实在太好,难怪陈凯歌在第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放言:现在还是第五代导演的天下。之前还不服气,今天过后,琢磨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叙事从容不迫,结构严谨精巧,气度恢弘,节奏适宜。单单从电影欣赏的角度讲,这的确是个出色的片子。
音乐和摄影。因为有古典乐作为故事的主要元素,通篇的小提琴背景,有舒缓,有紧凑。当少年宫的江老师给刘小春上最后一课的时候,钢琴和小提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柔和辉煌的光打在一直邋遢的江老师的脸上, 呈现出美好、圣洁的图像,配合音乐,令人觉得人生美好的东西不过如此。刘小春琴人和一,即使不辜负江老师的教诲,也是表达自己对江老师的留恋。镜头给拉琴的手的特写,光、弦、琴板……太美了。演奏完毕,江老师语重心长:我说你没希望,不是你的音乐没希望,而是命运不会眷顾你这个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穷人家的孩子。他自己,一个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也是穷愁潦倒,四壁寒创。但当刘小春说他因为骄傲而至今仍然孤苦伶仃的时候,他仰头动情的说:我有音乐。我的心里不禁一抖。
是的, 因为我们有音乐, 所以我们不孤独!
这里提一下余教授为刘小春准备的参赛曲目——《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曲子作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重于创作者和演奏者内心情绪的流露,表达细腻,旋律动人,音乐语言纯真朴实,那种浓郁的忧伤感恩的俄罗斯民族色彩。与这部电影的基调非常契合,相得益彰。
小提琴的演奏和电影,都是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在影片结尾,刘小春在喧闹的火车站,余教授的另一个学生林雨在富丽堂皇的演奏大厅,同时演奏这个曲子。镜头不停的切换,一会儿火车站满是泪的脸,一会儿演奏大厅乐队的倾诉。穿插着黑白色调的回忆:十几年前,刘成抱着捡来的刘小春,背着小提琴在火车站焦急的寻找。电影语言和音乐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情不自禁的感动。
说说陈凯歌的硬伤。说实话,他和陈红实在不应该演戏。再过分点,陈红的戏基本可以整块删去而不影响影片的结构和表现力。陈红的表演没有深度,没有技巧,没有层次,没有“神”气。从真正作电影,出艺术品的角度出发,选一个表演精湛的女演员会更好。而陈凯歌演的余教授就是他自己。他通过余教授的嘴,讲述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生活。可惜,导的好不代表演的好,他在镜头前总有些不自在,有些游离。也许真的,他在镜头后面会更好。如果一个指挥能把整个乐队控制好,演奏出伟大的作品,那根本不必要让他还作小提琴独奏。
举个例子,当陈红为刘小春卖小提琴给她买大衣,不能作余教授的入门弟子的事,去找余教授时,陈凯歌在这个时候讲了一段他小时侯听维瓦尔第的《四季:春》的故事。那是他的亲身经历。过后,陈红一转脸,泪流满面向他哭诉时,太明显了,是眼药水。一个好的演员入了戏,一定会有情绪的酝酿,喷薄而出的时候,如果镜头给出整个过程,我相信感染力和表现力会更强。比较之下,王志文的江老师和刘佩琦的刘成就异常的出彩。真该为他们如火纯青的演技鼓掌。
在想: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如何才能保持力度和新鲜感。张艺谋不停的变换题材,变换表现手法,结果差强人意;田壮壮十年一剑,尚未知晓;贾樟柯到第三个片子就疲态尽露;陈凯歌呢,他的创作也有起伏,但功力始终不减。我想,这是因为他的艺术修为博大,人生阅历丰富,文学功底深厚和始终如一的思考。
陈凯歌是有思想的导演,他的电影总是有思考和批判的东西。江老师带着中国知识分子书生般的狷狂,余教授则是功成名就的知识分子,前一种代表纯净的音乐,后一种代表成功的,普及的音乐,究竟是要好音乐还是要成功音乐?如果说影片让我触动的除了父子亲情以外,就是这样的思考。挖掘人性更深刻的东西也往往是电影,也是所有艺术品最打动人的地方。
我喜欢的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再复先生有一本著作的名字叫《生命精神与文学道路》。我愿意借用过来,作为对这部电影的结论:生命精神与音乐道路。
带我去远方的片尾曲
答片尾曲《出发》
歌手:林伯宏
游昕
真的要丢掉昨天的不快乐
真的要把过去放在角落
必须往前走
必须学着让自己承受
有风有雨的路
前面还有
要怎么选择属于我的生活
站在原地不动
或者
叹息年华易老
出发到另一个新的地方
生命的过程就像一篇故事
记着我曾经那样的为你心动
记着我的梦想
我的努力
我的真心
出发到另一个新的地方
不能永远抓紧回忆不放
该面对的总要坦然的去面对
不该是我的终究还是要
让它自由
真的要丢掉昨天的不快乐
真的要把过去放在角落
必须往前走
必须学着让自己承受
有风有雨的路
前面还有
要怎么选择属于我的生活
站在原地不动
或者
叹息年华易老
出发到另一个新的地方
生命的过程就像一篇故事
记着我曾经那样的为你心动
记着我的梦想
我的努力
我的真心
出发到另一个新的地方
不能永远抓紧回忆不放
该面对的总要坦然的去面对
不该是我的终究还是要
让它自由
台湾 拍摄在海边的一部电影 电影名字5个字
答带我去远方 (2009) __超棒,意无穷啊
本片是金钟奖最佳编剧傅长天的长片处女作,由资深导演吴念真监制。《带我去远方》讲述的并非纯粹的同志故事,影片呈现的是所有“异类”心中抹不去的心愁和乌托邦之梦。色彩缤纷的水晶波波、拾荒的傻叔叔、迷信的乡下奶奶(梅芳饰)、爱与她踏单车和说笑的近亲贤哥哥(林 柏宏饰),以及海边的家,就是蘑菇头阿桂(李芸妘饰)的一切。阿桂看上去活泼精灵,但就注定跟同龄孩子有不一样的成长经验,原因她会把绿看成黄。色盲没有令阿桂对生命畏缩,叔叔送她多多色眼镜,令她看到不同颜色的天空,她更看到最亲的贤哥哥的同性爱世界,却不带异色。贤哥告诉她女孩随床单飞远的故事,也告诉南太平洋有个色盲岛,叫她向往。阿桂想去那个乌托邦,阿贤似乎比她更想离开小渔村,他们是彼此秘密的守护者,互相计划有一天要离开这里,到一个不会感到寂寞,也不会被人当作异类的自由的天堂。影片的下半段,已成长得亭亭玉立的阿桂(游昕饰)被奶奶送入专科学院学美容剪发,而贤哥哥因同志爱情自杀,最终成为了昏迷的植物人。阿桂希望有一天贤哥哥会回头望她,但一切已成泡影。一道彩虹,划破长空,打开了阿桂的心扉。
电影《带我去远方》讲的什么啊?
答片名:带我去远方
英文片名: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导演:傅天余
编剧:傅天余
监制:吴念真
电影配乐:陈建骐
影片类型:剧情 爱情 涉同文艺
演员:林柏宏、游昕、Wasir、李芸妘、梅芳
制片地区:台湾
片长:96分钟
出品公司:华纳兄弟
上映:2009年9月11日
获奖情况:2009年台北电影节展映作品 香港国际电影节参展影片
本片是金钟奖最佳编剧傅天余的长片处女作,由资深导演吴念真监制。《带我去远方》讲述的并非纯粹的同志故事,影片呈现的是所有“异类”心中抹不去的心愁和乌托邦之梦。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色彩缤纷的水晶波波、拾荒的傻爸爸、迷信的乡下奶奶(梅芳饰)、爱与她踏单车和说笑的近亲贤哥哥(林柏宏饰),以及海边的家,就是蘑菇头阿桂(游昕饰)的一切。
阿桂看上去活泼精灵,但就注定跟同龄孩子有不一样的成长经验,原因她会把绿看成黄。色盲没有令阿桂对生命畏缩,爸爸会送她多色眼镜,令她看到不同颜色的天空,她更看到最亲的贤哥哥的同性爱世界,却不带异色。
贤哥告诉她女孩随床单飞远的故事,也告诉南太平洋有个色盲岛,叫她向往。阿桂想去那个乌托邦,阿贤似乎比她更想离开小渔村,他们是彼此秘密的守护者,互相计划有一天要离开这里,到一个不会感到寂寞,也不会被人当作异类的自由天堂。影片的下半段,已成长得婷婷玉立的阿桂(李芸妘饰)被奶奶送入专科学院学美容剪发,而贤哥哥因同志爱情自杀,最终成为了昏迷的植物人。阿桂希望有一天贤哥哥会回头望她,但一切已成泡影。一道彩虹,划破长空,打开了阿桂的心扉。 [编辑本段]影片简评傅天余的电影,有点像公视的成长电视剧,又有点像《光阴的故事》等侯孝贤早年的作品。镜头下的画面清新怡人,拼凑出浓浓的高雄台南味。全片有爱有泪有欢笑,在陈建骐的跳跃音符衬托下,从上半段没有烦恼的孩童国度,一点点过渡至下半段成长的哀愁与青春的残酷。
《带我到远方》真正可爱动人之处是那份童趣,从阿桂那辨不出黄与绿的眼中,透视现实社会和世界大同。贤哥哥告诉她的离奇故事——女孩过份悲伤会吃泥土,有女孩拉着床单随风飘走—这些小段落,运用了简单的动画,拍出他俩之间的真摰情怀和纯真点滴。阿桂的梦想,就是奔往色盲岛,因为这里的人不会戴上有色眼镜看她、看贤哥哥的异色爱情,刻意打破藩篱交流心灵。阿桂想要脱离世俗眼光,寻求人生的乌托邦。
童星游昕不带心机的演出、林柏宏诠释的贤哥哥青沥的恋爱情怀,以及奶奶梅芳叨叨絮絮的戏剧感,是片中最佳精彩演出。看毕《带我到远方》,我也想看看这个太平洋的的色盲岛。 [编辑本段]主演影片男主角林柏宏曾参加台湾中视《超级星光大道》,当时在23强惨遭淘汰,连接受大改造都来不及,但他朴实可爱的本色却已立刻被国片导演相中。曾获金钟奖最佳编剧的傅天余拍摄长片处女作《带我去远方》,刚好因林柏宏遭淘汰而顺利找到他担任男主角,印证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林柏宏在片中饰演同志堂哥角色,与一位来自日本的男生产生暧昧情愫。
饰演日本男孩的则是曾在《旅行的意义》等大量MV中演出的男模Wasir。
林柏宏说:“导演要求我去练习喜欢一位男生,原本觉得自己做不到,但在开拍之后,觉得我真的有喜欢上对方。”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带我去远方电影的信息,欢迎点击百视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