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立陶宛,这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小国,最近几年因为在对华政策上的“作死”操作,频频登上国际新闻的头条。
他们试图在中美之间玩火,结果却把自己烧得灰头土脸。
这不,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最近开始服软了,想要修复和中国的关系,背后的原因嘛,说白了,还不是被现实狠狠地教育了一番?
——【·频频作妖·】——?
立陶宛,一个面积不到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0万的弹丸小国,却在国际舞台上频频跳脚,充当着反华急先锋的角色。
这出闹剧的背后,既有历史根源的深刻影响,更有现实利益的复杂纠葛。
要理解立陶宛的反华行径,就必须追溯其历史。立陶宛地处欧洲东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长期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几个世纪以来,它先后被沙俄、德国等强邻统治,这种屈辱历史深深烙印在立陶宛民族的记忆中,也塑造了其敏感多变的民族性格。
二战期间,立陶宛沦为纳粹德国的帮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反人类罪行,其政治生态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战后,立陶宛被并入苏联版图,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尽管表面上服从于苏联的领导,但立陶宛内部一直暗流涌动,反社会主义情绪从未消散。
苏联解体后,立陶宛迫不及待地“脱苏入欧”,全面倒向西方,甚至将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写入法律,其对社会主义的根深蒂固的厌恶暴露无遗。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立陶宛的反华情绪也开始逐渐抬头。
2004年,立陶宛试探性地声援“台独”,触碰了中国的底线。
2019年,新总统瑙塞达上台后,立陶宛的反华举动变本加厉,从指责中国的人权问题到派遣议员窜访台湾,不断挑战中国的忍耐极限。
2021年,立陶宛更是做出了突破底线的举动——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
这一举动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性质极其恶劣。
——【·因小失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立陶宛甘愿冒着得罪中国的风险,也要一意孤行地走上反华道路呢?
首先,经济上的落差感是立陶宛反华情绪的催化剂。近年来,中立两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立陶宛在对华贸易中处于明显劣势地位。
这种经济上的落差感,让一些立陶宛政客将中国视为“威胁”,并试图通过反华来转移国内矛盾,捞取政治资本。
其次,台湾当局的经济诱惑和政治承诺也是立陶宛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
台湾当局利用金钱外交,向立陶宛提供经济援助,并承诺帮助其发展半导体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立陶宛来说,这样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
此外,立陶宛还试图通过反华举动向美国“投名状”,以换取美国的政治支持和安全保障。
在立陶宛看来,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就能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更多利益。
然而,立陶宛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中国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对于任何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予以坚决回击。
——【·悔不当初·】——?
面对立陶宛的挑衅,中国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召回大使、降低外交关系等级、暂停双边贸易等,给立陶宛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
台湾当局为了拉拢立陶宛,曾许诺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其发展半导体产业。然而,这些承诺更像是空头支票,与现实的落差巨大。
台湾承诺提供的1000万欧元援助,对于立陶宛雄心勃勃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计划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的“政治投机”行为,不仅没有换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外交孤立的尴尬境地。
国际社会,包括欧盟、北约以及其他国家,纷纷对立陶宛挑衅中国行为表示批评和反对。
立陶宛这种“挟洋自重”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信誉和形象,也让其在外交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更令立陶宛始料未及的是,中国对其实施的经济制裁,给其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
——【·制裁·】——?
中国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制裁措施,包括中断贸易往来、暂停交通合作等。
这些措施对立陶宛经济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双边贸易额大幅下降,立陶宛企业也失去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事实上,中国一直是立陶宛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实施的经济制裁,对立陶宛经济造成的冲击是难以估量的。
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都是立陶宛无法忽视的。如今,立陶宛企业不得不面临失去中国市场、供应链断裂等困境,经济损失惨重。
除了中国制裁的影响外,立陶宛自身经济结构的脆弱性以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也是其经济困境的重要原因。
更雪上加霜的是,立陶宛还面临着巨额债务问题。高达GDP三分之二的外债即将到期,无力偿还的风险笼罩着这个波罗的海小国。
面对经济困境,立陶宛曾试图寻求欧盟和北约的援助,却遭到了冷遇。西方国家自身也深陷经济泥潭,无力也无心对其施以援手。
这无疑让立陶宛政府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拉不下脸面向中国示好,又不得不承受经济衰退的苦果。
欧洲能源危机更是让立陶宛的经济雪上加霜。天然气价格飙升,加剧了该国原本就已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
立陶宛国内因能源价格上涨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民众生活成本上升,“能源贫困”现象加剧,社会矛盾激化。
俄乌冲突爆发后,立陶宛的安全压力骤增,老百姓们开始担心,会不会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
再加上国内经济不景气,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瑙塞达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毕竟,总统大选马上就要到了,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挽回局面,恐怕自己的政治生涯就要提前结束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瑙塞达最近一系列的“表演”:他开始对中国示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两国关系的紧张,改善自身形象。
不过,立陶宛国内的政治力量错综复杂,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瑙塞达的做法。
比如外交部长蓝斯柏吉斯,就依然坚持强硬的对华立场,这无疑给立陶宛的对华政策转向增添了不少变数。
中国外交部对立陶宛最近的示好举动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毕竟,信任这东西,一旦失去就很难再建立起来。
要想真正改善中立关系,立陶宛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看看匈牙利就知道了,他们和中国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发展也因此受益匪浅。
反观立陶宛,如果他们继续执迷不悟,最终只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总结·】——?
立陶宛的遭遇,给那些试图通过“选边站队”谋取私利的国家敲响了警钟: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盲目追随大国对抗的路线只会损害自身利益。
立陶宛政府的“政治豪赌”,不仅没有为其带来预期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反而让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和外交孤立的双重困境。
立陶宛的例子再次证明,在国际关系中,只有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任何试图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谋求自身政治私利的行为,最终都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立陶宛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放弃“政治投机”,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外政策,才能找到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章美国操弄台湾与立陶宛“抗中”,台教授:立做“替死鬼”,台做“冤大头”
中国青年网2022-03-28 07:30
新华国际时评:背信弃义,立陶宛必将付出代价.新华网,2021-11-19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20223《美媒渲染:和中国的不对称斗争中,立陶宛已成“有毒标签”》
中国台湾网2022年8月12日《效仿佩洛西窜台,是谁给了弹丸小国立陶宛这么大胆子?》的报道海峡消费网2023年4月9日《立陶宛将与中国脱钩?马克龙访华后回应,冯德莱恩:欧盟也反对》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