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闪电怎么形成的
第二种看法是苏联科学家提出来的。球状闪电内部的温度达到1500摄氏度至2000摄氏度,在这样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氮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不活泼变得活泼起来,并能与空气中的氧生成二氧化氮。
.球状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在该理论中,灰尘中的自然微粒,像来源于纤维素、煤烟或硅土中的微粒都能形成细丝状结构,这些细丝聚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高度充电的球体,当它表面放电时,就发出了光和热。
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至100 cm。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气中独立而缓慢地移动。有的目击者看见它像火球掉地上又弹回空中消失。
很多人认为球形闪电是一团密度不大的常温等离子体,由于“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轰击,包围地球的空气被电离成正、负离子和自由电子形成的离子层。当离子层部分离子和电子集聚,便可能形成球状闪电。
前苏联一位物理学家认为,球形闪电是被雷电“吹”成的泡。雷暴时,地球的电场强度提高1千倍。它击中水滴,甚至在水滴周围形成强场的枝状闪电使水滴膨胀起来。不过,这需要在小水滴内落入某种异质,如一粒灰尘或一粒沙子。当电流的电阻不断增强,水便分解成氢和氧。氢与氧燃烧形成了火球。
球状闪电是什么
1、球形雷指球状闪电(物理现象):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通常在雷暴时发生,为圆球形状的闪电。这是一种真实的物理现象。它十分亮,近圆球形,直径约15至40厘米不等。通常仅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至2分钟的记录。
2、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球状闪电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至100 cm。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气中独立而缓慢地移动。有的目击者看见它像火球掉地上又弹回空中消失。
3、球状闪电是一个无声的火球,直径大多在0.1米至0.2米之间,消失的时候,可能有爆炸声,也可能无声无息。球状闪电不放白光,可能是红色、黄色,也可能是橙色。还有,它不一定出现在高空,也会出现在地面附近,甚至会穿过玻璃而不损坏玻璃,闯进建筑物,飘进密闭的飞机机舱。
4、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于1838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学论文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可是说它可以穿越任何物体是不可信的。
5、球状闪电是闪电形态的一种,亦称之为球闪,民间则常称之为滚地雷。球状闪电的平均直径为25厘米,大多数在10~100厘米之间,小的只有0.5厘米,最大的直径达数米。球状闪电偶尔也有环状或中心向外延伸的蓝色光晕,发出火花或射线。
《三体》中丁仪认为球状闪电是什么?
丁仪站在量子物理学的角度解释球状闪电是一种漂浮在空中的电子,在没有激发时,球状闪电看上去应该像一个肥皂泡,只是没有肥皂泡的衍射现象。 基地开始捕捉这种想肥皂泡一样的空泡,捕捉过程还是很危险的,搞不好就像男主的父母一样化成灰了,好在,被称之为‘空泡‘的未被激发的球状闪电还是被捕捉到了。
球状闪电为什么是三体前传,原因如下所示:一是三体的序言提到过《球状闪电》,两本书套用了同一个宇宙观。二是《三体》的地球往事章节里,丁仪回忆过球状闪电的剧情。三是面壁人泰勒的技术延续了球星闪电的技术和世界观。四是两部小说都是出自刘慈欣的科幻作品。
一是三体的序言提到过《球状闪电》,两本书套用了同一个宇宙观。二是《三体》的地球往事章节里,丁仪回忆过球状闪电的剧情。三是面壁人泰勒的技术延续了球星闪电的技术和世界观。四是两部小说都是出自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球状闪电》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写的一本以球状闪电为中心展开的长篇科学幻想小说。
二是《三体》的地球往事章节里,丁仪回忆过球状闪电的剧情。三是面壁人泰勒的技术延续了球星闪电的技术和世界观。四是两部小说都是出自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球状闪电》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写的一本以球状闪电为中心展开的长篇科学幻想小说。
三体前传:《球状闪电》读后感 篇1 故事假设在银河系之外的一个天狼座中有另一个可适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为三体。一次偶然的机会,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对方的存在,于是双方陷入了一种思考。
标签: 球状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