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西安戏剧表演艺术团“香玉剧社”副团长的常香玉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决定,要捐一架战斗机给国家!为了纪念常香玉的无私奉献,这架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号”。2006年6月1日,誉满天下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河南郑州与世长辞,享年82岁。10岁即登台演出,13岁以演出新改编的《西厢》而闻名开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香玉剧社。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
68年前怒砸15亿买一架战斗机无偿捐给祖国,这人是谁?优质回答1950年8月,美国为了扩张自己的阵营,把魔爪伸向了朝鲜半岛,并于9个月后轰炸了中朝边界鸭绿江畔,战火马上就要烧到...今天百视网小编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电影白蛇传最老版,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68年前怒砸15亿买一架战斗机无偿捐给祖国,这人是谁?
优质回答1950年8月,美国为了扩张自己的阵营,把魔爪伸向了朝鲜半岛,并于9个月后轰炸了中朝边界鸭绿江畔,战火马上就要烧到中国,我方虽然立刻做出应对,但敌我武器相差悬殊,一时之间落了下风。在这种情况下,一位豫剧表演艺术家站了出来,坚定地说:“我要为国家捐一架战斗机。”她便是常香玉女士。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1923年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一穷苦人家,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但好在常香玉有一双好父母,父亲爽朗正直,母亲贤惠温柔,在这种氛围中,常香玉健康地成长着。
由于父亲张福先嗓子不错,所以闲暇时会去戏台唱戏,赚点外快,而小常香玉也耳濡目染,经常跟着父亲一起哼唱。眼看着一家人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竟然招来了他人嫉妒——不知是谁,给张福先喝的水里下了药,毒坏了他的嗓子,张福先被迫离开戏台,整个张家陷入低谷。
后来实在穷得揭不开锅,母亲还带着常香玉去要饭,可怜她小小年纪,就看尽了他人的冷眼和嘲讽,也让她明白了何为现实。后来,常香玉的大姑擅自做主,让她去邻村一有钱人家当童养媳,张福先知道后,伤心又愤怒,让女儿去当童养媳,就是把她往火坑里推,他不能这么做。
于是他收拾好行李,连夜带着常香玉出了村,然后去投靠自己幼时的好兄弟常老大,常老大二话不说,便收留了他们。当听闻张福先想让女儿学唱戏时,他非常赞同,并认为常香玉挺有天赋,于是9岁的常香玉先后拜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人为师,正式学艺。
仅仅2年后,常香玉就出了师,并凭借着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成了师傅周海水太乙班里的主演之一,打响了自己的名气。然而意外却来临了——一次演出,常香玉老家的人看到了她,思想保守的老家人认为她一个女孩子在外面抛头露脸唱戏,太丢人,立马回去告诉其他人。
一传十,十传百,村里人纷纷“抗议”,觉得张家宗族里出了个戏子,真是耻辱,她张妙玲(常香玉)要么不唱了,要么就不准姓张!
得知这个消息后,常香玉非常伤心,父亲张福先则是愤怒大过伤心,我们堂堂正正唱戏,怎么就对不起张家了?于是他和常老大一商量,决定让女儿认常老大为干爹,以后改姓常,于是便有了“常香玉”这个名字。
在两位“爹”的支持下,常香玉重新振作起来,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闯出名堂给村里人看看,皇天不负有心人,常香玉快速进步着,创造了无数次演出奇迹,13岁就凭借着《泗州城》轰动开封,在中国戏曲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位。
1937年2月,常香玉还在师傅、同行们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不过很快七七事变爆发,常香玉被迫离开这里,跟着父亲四处逃难,然而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哪里有地方可以去?看着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难民们,常香玉无比痛心,于是她四处义演募捐,希望可以为难民们尽一丝微薄之力。
终于,抗战胜利了,随后新中国也正式成立,常香玉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在自己热爱的戏剧领域挥洒汗水,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创造出了《白蛇传》、《花木兰》等优秀豫剧,大大提升了豫剧在中国的知名度,特别是《花木兰》里那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掷地有声,鼓舞了无数女性同胞。
1950年,美国为了巩固亚洲资本主义阵营,直接用大炮轰开了朝鲜半岛的大门,并于次年5月轰炸了中朝边界鸭绿江畔,把战火逼近中国国门。一时之间,激怒了无数国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正式打响,然而美国却仗着拥有各种先进武器,肆无忌惮地继续自己的行为。
时任西安戏剧表演艺术团“香玉剧社”副团长的常香玉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决定,要捐一架战斗机给国家!然而了解过后她才知道,一架战斗机要15亿人民币(旧币),这无异于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常香玉决定了就一定要做!
她的决定得到了整个剧团的支持,于是从那天起,香玉剧社便开始了全国巡回义演,义演得到的费用将全部用在买战斗机上。义演从1951年8月一直进行到1952年2月,累计演出170多场,观众超过30万人,常香玉还卖掉了自己的金银首饰,捐出了自己的积蓄,终于,他们凑够了15亿270万元,购买了一架战斗机,捐给了中国人志愿军!震撼全国。为了纪念常香玉的无私奉献,这架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号”。
捐了飞机还不算完,之后常香玉又带着剧团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赶赴朝鲜慰问志愿军,为他们带来精彩的表演,提供给他们精神粮食,众人皆尊称常香玉为“爱国艺人”,后来她还被选为第一到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6年6月1日,誉满天下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河南郑州与世长辞,享年82岁。人虽去,魂犹在,常香玉女士这一生,对得起人们对她的尊敬。
常香玉个人资料
优质回答常香玉简介
常香玉演员,工青衣、花旦。原名张妙玲,河南巩县人。自幼随父张福仙学戏,9岁去密县太乙新班搭班,并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学豫西调。初习小生、须生,后专工旦角。10岁即登台演出,13岁以演出新改编的《西厢》而闻名开封。她在艺术上勤奋好学,勇于革新,曾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以丰富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她的演唱热情奔放,有刚有柔,挥洒自如;做功刚健清新,优美大方。代表剧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大祭桩》和现代戏《人欢马叫》、《红灯记》等,戏路宽广。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教学和演出相结合,培养了不少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香玉剧社。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领剧社在西北、中南和华南等地义演,以全部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被誉为“爱国艺人”。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2年,曾出席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同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56年,河南豫剧院成立,任院长。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
常香玉的事迹材料
优质回答常香玉,原名张妙玲,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共党员。代表剧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大祭桩》等。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常香玉 事迹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常香玉人物简介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原名张妙玲。9岁随父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玉者,高雅纯洁、坚固之意,姓、名意义相联系,表现了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艺术之花常香不败;为人处事,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心灵纯洁,坚贞如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她原习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炉,并广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乃更加潜心钻研青衣、花旦之表演艺术。日寇侵华,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
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 出国 演出。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6月1日逝世于郑州。
常香玉的社会活动
1.【贡献地位】
豫剧唱腔艺术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派别纷呈、风格迥异,特别是现代更是人才济济,名家辈出﹐遍布全国。其中影响较大、流传较广、印象较深、最受群众喜爱的当首推常香玉的唱腔艺术。无论是唱腔的创作 方法 、还是唱腔的演唱方法,可以说在豫剧唱腔音乐发展史上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承前启后的特殊作用,而且在豫剧唱腔艺术的当代命运和未来发展中更为弥足珍贵。常香玉不愧为豫剧艺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常香玉不仅是位杰出的豫剧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豫剧唱腔旋律作家。她在豫剧唱腔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二是把豫剧唱腔的演唱方法引上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一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并非是独辟蹊径的标新立异,另起炉灶的崭新样式,而是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对前辈们的唱腔艺术进行全面继承和融会贯通,是在此基础上的高格调追求——赋予豫剧传统唱腔以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戏曲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极为特殊的音乐现象。既有严谨的结构方法和表现体制,也有独特的美学原则和基本特征,其中,继承与发展就是一例,它既是创作原则,又是创作规律。毫不夸大的讲,戏曲音乐创作的成败,无一不与它有直接关系。没有继承,就会失去观众,像无源之水;没有发展,必然脱离时代,像静止的的文物;只有恰当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戏曲音乐健康的发展。常香玉正是在这种明确的思想指导下从事豫剧唱腔创作的。仔细分析常香玉创制的唱腔,会发现不仅韵味纯正、风格鲜明、形象突出,而且素材丰富、手法独特、唱调新颖。她所以能够把各种不同素材和技法兼收并蓄、有机融合、为我所用、自出机杼,也在于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事物,洞察问题。例如豫西调和豫东调两大流派,虽然弦法、调式、唱法、表演等都各具特色,也都拥有各自的观众,但由于门户之见,各据一方互不往来,这就必然会给他们的艺术创造带来一定的局限,特别是在唱腔的表现力上更为明显——深沉、浑厚、悲壮、缠绵有余,而激昂、粗犷、挺拔、明朗不足;豫东调则是高亢、奔放、挺拔、粗犷有余,而深沉、浑厚、悲壮、缠绵不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豫西调虽然在表现战争的疮痍,人民的疾苦等方面较能适应,但在表现人民群众的欢乐情绪和反抗精神等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适应。常香玉正是敏锐地洞察到了豫西调唱腔在时代性方面的不足,才大胆而无顾忌地冲破了门户之见,顶住了习惯保守势力的压力,承受着豫剧叛徒新圣人等骂名,敢于在她原宗的豫西调这一流派中吸收豫东调等流派的素材和技法,并成功地创制出了诸如《红娘》、《白蛇传》、《花木兰》等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剧目,不仅把豫剧唱腔推上了一个新阶段,而且开创了20世纪30年代豫西调和豫东调两大声腔合流的新局面,形成了豫剧一代新风。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绝非只限于豫西调和豫东调两大派系的合流上,她的目光已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可以说凡能为她所用的素材和技法,都能融进她的唱腔创作之中。例如《花木兰》中“自那日才改扮乔装男子”唱段里用的河南曲剧的音调;《白蛇传·断桥》中“恨上来骂法海不如禽兽”唱段里用的河北梆子的音调;《拷红》中“尊姑娘稳坐在绣楼”唱段里用的京韵大鼓的音调;《李双双》中“我盼你早回来同叙家常”唱段里用的歌曲五哥放羊的音调;豫剧清唱《攻关》中用的劳动号子音调;等等。就连唱腔中运用的各种笑声,也是受了苏联歌剧演员的启发揉进自己唱腔中的。
常香玉在豫剧唱腔创制上的贡献,还表现在对板式的灵活运用和发展上。众所周知,豫剧传统板式在没有专业作曲家介入的20世纪30年代,是比较凝固的,点滴改动都要付出艰巨的代价。而常香玉凭借她紧跟时代的思想和锐意改革的精神,敢于向传统挑战,她不再是机械的套用传统板式,而是根据人物感情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传统板式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如《大祭桩》中“恼恨爹爹心不正”的唱段很难把【二八板】和【流水板】截然分开,已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再如该剧“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唱段中的一大段夹白:“哭一声我的婆母,再叫一声婆母娘,孩儿行至三岔路口,你不问青红皂白,手持大棍,就是这样的责打,孩儿我实实地屈,婆母娘纵然将将孩儿打死,孩儿我也不敢说屈。”如果单从作曲的角度考虑,则是很谱写的,常香玉则很巧妙且富创造性地运用似白非白、似唱非唱、唱白相间的艺术手法将这段极难处理的唱词处理得入情入理、丝丝入扣,达到了百听不厌的艺术境界,至今传唱不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似韵白像吟唱的形式也是一种板式。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创制的另一贡献是发展了豫剧清唱这种演出形式,也或豫剧清唱并非始于常香玉,但因常香玉的长期艺术实践和不懈探索,创造性的发展和推动了这种艺术形式,使之更为普及,几乎为国内歌舞团所保留。特别是粉碎“_”后,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像她为郭沫若的词谱曲的《水调歌头·粉碎_》、为叶剑英词谱曲的《攻关》,还有《怀念毛主席》、《哭》、《继续长征歌》、《八十年代春来早》、《正月十五闹花灯》、《责任制是俺的聚宝盆》、《学春娥比着干》、《百年梦圆·贺香港回归》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可以说常香玉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音乐素材的吸收运用,都时有上乘之作。
概而言之,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制,不是简单的取人之长和机械相加,而是有机融化,化他为我,意在出新,适应时代。她创制的唱腔之所以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传唱至今,就在于它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达到了纳百川而后成大海的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说,常香玉创制的唱腔对豫剧声腔来说是个质的飞跃,是豫剧唱腔艺术进入成熟期的主要标志。
二
常香玉对豫剧演唱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她创立了豫剧演唱的新方法——混声唱法(即真假声混合唱法,或曰头腔、口咽腔、胸腔联合唱法)。这种唱法的出现,为豫剧的演唱艺术开辟了新的途径,是豫剧传统唱法中单纯地运用真声(如豫西调的传统唱法)或假声(如豫东调的传统唱法)的唱法逐渐的趋于统一,从而大大扩展了豫剧演唱艺术的音域,丰富了豫剧演唱艺术的色彩,统一了豫剧真假声结合的音型,提高了豫剧演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传统的豫剧演唱艺术向专业化和科学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里所谓专业化和科学化,即指摆脱了民间那种自然唱法,并开始研究方法、讲究音色、考究技巧。
正因为常香玉的这种治艺精神,加之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锤炼,从而获得了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纯净的音质、正确的运气方法、宏大的发声共鸣、精巧的吐字技术和娴熟的润腔手段。不管是表现高亢、激越、奔放之情,还是抒发细腻、柔美、典雅之意;不管是高低起伏还是轻重缓急抑或抑扬顿挫;等等,都显得明晰远达驾轻就熟,处处给人以字真、腔正、声圆、形美的艺术享受。
常香玉的演唱艺术,不仅获得了各个阶层的欢迎和豫剧界的广泛承认,更得到了我国声乐界的的普遍赞誉。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先后有一百多个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院校派人来学习常香玉的演唱艺术。著名歌唱家、声乐 教育 家张权曾在题为《向民间声乐艺术学习的初步体会》一文中说过:“民间艺人的歌唱艺术的高度成就可以河南梆子演员常香玉为例,她不但在发声方面,在气息上声音的技术与艺术结合上(强弱的控制,语言的亲切,感情的饱满等)都运用自如,而且有着足够的、宽广的音域,高低音自然地结合,统一而无裂痕……因而她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是非常鲜明的,而且有高度的感染力。这种演唱方法是科学的正确的十分可贵的,也是我们现在要学习和发扬的。著名音乐家舒模早在1954年发表的《学习民族声乐遗产的一些问题》中说过:“河南梆子艺人常香玉,她的音域是那样宽阔,音质雄厚有力,尤其在真假声的混用上,甚至使人找不到它们是交接在哪一个音上。”这些肯定的 文章 自然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豫剧混声唱法的理解和认识。
从豫剧唱腔表演的美学旨趣看,陈素真的“俏丽、挺拔”中透视的,是对演唱内容之“感情”的抒发;崔兰田的“低回、缠绵”中所蕴含的则是对演唱内容的“韵味”化的把握;马金凤的“清脆、明亮”中所流露的则是对表达内容的“气度”展露;阎立品的“甜润、娟秀”中所表现的则是对作品内容“深度”的揭示。各据一方、各有观众、各富特色、各有千秋。她们的唱法多出自某一个声区,并都创立了各自的风格,获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常香玉则集其大成,将各种唱法优点熔于一炉,统一混用,在审美意味上能够依据具体的内容赋予其各种不同的艺术特色。这不仅说明了常香玉的戏路宽广,也显示了常香玉的艺术功力,更显露出了常香玉的创造才华。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艺术的贡献,还在于她最大限度地丰富了豫剧演唱艺术的形象性和色彩性,她通过运用声音的 化妆技巧 ,能够在一出戏里,甚至一段唱腔里塑造出几个不同性别、不同行当、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如《花木兰》中,既能通过口腔、鼻腔、头腔的自如衔接和以“小管”儿为主的演唱技法,把花木兰的那种温柔、善良、贤淑、勤劳的闺门女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又能采用扩展咽腔、口腔、可变共鸣腔体,突出口腔、咽腔、头腔,以“中管”为主,使声音变得浑厚、激越、挺拔,从而塑造了一位戎马疆场、英武豪壮的武生形象,再如她在《拷红》中能形象逼真的模仿出崔夫人(老旦)和张君瑞(小生)的声音形象,甚至活泼调皮的嬉笑声、病入膏肓的呻吟、声唉声叹气的怨恨声、痛断肝肠的哭泣声,也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能将突快、突慢、渐快、渐慢、突强、突弱、渐强、渐弱等表情手段用来塑造各种不同命运、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艺术形象,并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尽可能多的受众,受到了内行外行的最广泛的赞誉。
三
仔细分析常派唱腔,将会发现段段充满了生活气息,曲曲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时时包含着传统的底蕴,刻刻闪耀着创造的火花。常香玉完全将自己苦与难的身世、倔与犟的性格;血与泪艺术经历、抗和争的生命体悟;民族的危难、国家的兴亡深深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使其演出的剧目或清唱,均是发自肺腑,感同身受。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忠贞不渝,她就很难创制出《白蛇传》和《大祭桩》;如果没有对战争的切肤之痛和颠沛之苦,她也不可能创作好《打土地》和《花木兰》;没有“”十年浩劫的压抑磨难,就没有《于无声处》的惊雷和《粉碎_》的大快人心;没有乱世流离和躬逢盛世的恍若隔世之感,更不会有《怀念毛主席》《哭》《继续长征歌》,这恐怕是常派艺术历久弥新传唱不衰的重要原因吧!
常香玉以兼收并蓄的海量和锐意改革的胆量所标示的继承和发展,其在豫剧唱腔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与她的唱腔艺术流行一个甲子的艺术地位,充分说明了常香玉所走的艺术道路,是她本人的天赋条件与豫剧艺术的结合,是她本人的不懈求索与其所处的时代的结合。概而言之,时代的产物。
2.【影响力】
艺术造诣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看了“常香玉事迹 ”的人还看了:
1. 香玉剧社号教学设计
2. 李准的即兴演说技巧
3. 2016春节戏曲晚会节目单
4. 2016元宵节晚会主持稿
5. 爱国爱党的名言
常香玉10段最经典唱段
优质回答常香玉10段最经典唱段:《蝴蝶杯》、《三哭殿》、《桃花庵》、《朝阳沟》、《大祭桩》、《花木兰》、《梁祝》、《白蛇传》、《断桥》、《拷红》。
1、《蝴蝶杯》
《蝴蝶杯》是一部广受欢迎的老戏,情节较曲折,《蝴蝶杯》源自《蝴蝶杯宝卷》与《说唱蝴蝶杯》鼓词等,此剧在湖北、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极为流行,尤其《藏舟》等段可以说落家喻户晓。南方罗品超演出的粤剧影响也甚广。
京剧《蝴蝶杯》的版本很多,但流传下来的较少。该剧于1957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为舞台艺术片,流传深远。
2、《三哭殿》
哭殿,河南越调传统剧目。又名《三哭殿》、《金水桥》、《秦英钓鱼》。写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正在金水桥钓鱼,詹太师鸣锣经过,因惊散鱼而被秦英一拳打死.詹妃哭奏于太宗;银屏公主绑子上殿请罪。太宗欲将秦英问斩,公主请来皇后求情。
太宗为难之际权衡再三,终以顾全大局为重,说服了詹妃,教育了公主,训斥了秦英,并命秦英挂帅边关替父解围,戴罪立功。豫剧传统剧目另有太师被秦英误推致死、十七家小英雄劫法场、程咬金自边关回朝搬兵的场面。
3、《桃花庵》
《桃花庵》,又名《齿痕记》、《张才游庵》等,属豫剧传统剧目。民国二十四年(1935),陈素真将自己常演的《卖衣收子》带进了豫声剧院演出,樊粹庭看后为陈素真进行了整理改编,加重了妙善的戏并提高其形象,删去别家、撒瓜子、游庵、生子等情节。
4、《朝阳沟》
豫剧《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
魏云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同年6月调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高洁扮演过拴保娘。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5、《大祭桩》
《大祭桩》,豫剧传统剧目,系常香玉代表剧目之一。《大祭桩》原名《火焰驹》,讲述的是宋代朝臣李绶之子李彦贵与黄璋之女黄桂英自幼订亲。李绶遭陷被抄,含冤入狱。时年其长子李彦荣奉命边关御敌,次子李彦贵则流落街头。
6、《花木兰》
《花木兰》,1951年6月由陈宪章创作的豫剧剧目,1952年又由陈宪章、王景中合作对剧本进行了进一步加工。移植自马少波的京剧剧目《木兰从军》。该剧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受朝廷册封的故事。
7、《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该剧写祝英台女扮男装往杭城求学,路遇梁山伯结为兄弟,同窗三载,情谊深厚。祝父催女归家,英台行前向师母吐露真情,托媒许婚山伯,又在送别时,假托为妹作媒,嘱山伯早去迎娶。
山伯赶往祝家,不料祝父已将英台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两人在楼台相叙,见姻缘无望,不胜悲愤。山伯归家病故,英台闻耗,誓以身殉,马家迎娶之日,英台花轿绕道至山伯坟前祭奠,霎时风雷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纵身跃入,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蝴蝶,双双飞舞。
8、《白蛇传》
《白蛇传》全剧包括:白蛇收青蛇的《双蛇斗》、白蛇青蛇《游湖借伞》、白许《结亲》、青蛇《盗库银》、白蛇《酒变》、白蛇《盗仙草》、白蛇许仙《索夫金山》、白蛇青蛇水漫《金山寺》、白蛇苦诉在《断桥》、白蛇入金钵《合钵入塔》、许仕林拜母《雷峰塔》,白蛇出塔《团圆升仙》。
9、《断桥》
《断桥》,豫剧剧目。白素贞金山寺败退,行至断桥,因身怀有孕,腹痛难进。见旧日借伞之处,瞩目伤情。法海亦送许仙至断桥。青儿恨许仙负心,拔剑相向。白素贞伉俪情深,劝说青儿,责怨许仙;许赔罪认错,三人言归于好。因龙王府被法海烧坏,三人同至许仙姐丈家中存身。
10、《拷红》
红娘送莺莺到张生的书房幽会,被崔夫人发现,唤来红娘进行拷问,责怪她玷辱了相府的名声。红娘据理力争,说这件事都是夫人许婚赖婚造成的,最后崔夫人无奈只好应下婚事。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电影白蛇传最老版的信息,欢迎点击百视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