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
(作者小鱼,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热辣滚烫》最后的画面,贾玲身着礼服站在海边的惊艳新形象展现在大银幕上时,影院里许多观众自发为她鼓起掌来。贾玲值得一个赞,尽管在电影上映前就大张旗鼓地宣传减肥惹来不少“炒作”“流量”之类的质疑,但这一年里的汗水不会骗人,被影像记录下来的人生经历不会骗人——任何一位能够为文艺创作而付出努力和奋斗的人,都配得上赞扬。
不过,因为“减肥”的存在,也在事实上严重影响了本片的观感。前半部分的一个小时里,本片描述的情节并不出人意料,无非都是主角杜乐莹如何在生活中不断受挫,甚至一度让人产生不耐烦之感。一切叙事似乎都为了后半段的“逆转”服务,但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观众事先都知道了贾玲的事迹,以至于所谓的“悬念”从来就不存在——大家都是出于好奇心,都是来检验贾玲减肥效果的。
这就带出了本片最大的问题所在——除了影片前后部分的鲜明对照外,《热辣滚烫》还能为观众提供些什么?
本片翻拍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贾玲在本土化和情节的扩充、改编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原作中的“宅女”搬到东北背景下不合适,所以贾玲为女主人生“失败”设计的理由成了“好心没好报”,这确实更容易被中国观众理解。尤其是影片的末段,贾玲再次拿出了《你好,李焕英》中使用过的拿手好戏——以倒叙、插叙揭开谜底,成功地增强了影片的情感力量,既赢得了观众对主角的同情心,也比较合理地给出了主角转变的原因和理由。
就拿本片结尾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来说,在比赛结束后,昊坤在场外等待乐莹并邀请她一起去吃饭。乐莹先是拒绝了其吃牛蛙的建议——之前乐莹为了顺从昊坤而选择了并不喜欢的牛蛙,又拒绝了其改天约饭的建议——这一次,乐莹说的是“看心情”,而不是无条件地迎合昊坤。至此,本片所要表达的主旨也就非常清楚了:当代人不必随波逐流、唯唯诺诺,简单地说,别人的看法没有那么重要,“做自己”就好。
行文至此,我们也就不难看出《热辣滚烫》和《百元之恋》最大的不同——如果说原作想要表达的是个体如何面对生活带来的苦痛,那么本片想要劝导观众的是,个体生活得开心最重要。
在本片的高潮处,乐莹跳楼自杀未果,躺在地上不断嘟囔着“好疼”,这与《百元之恋》里主角的经历如出一辙。但是,乐莹生活疼痛的来源是什么?是好友、闺蜜对自己没有底线的背叛,是拳击手男友对自己的始乱终弃,是远房亲戚为了完成工作对自己的欺骗和利用,甚至还有母亲、父亲、姐姐对自己的误解和刻薄。总而言之一句话,生活的挫折和困难都来自外部的“坏人”。
而《百元之恋》中更多的是对于真实生活的反思和自省。《百元之恋》并不是一部所谓“热血励志”的电影,而是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观察人生的自然主义视角。它所揭示的真相是,有些人即使竭尽全力也战胜不了生活,这个事实很残酷,但是我们无从回避。这种对人生的冷静洞察,显然与“做自己”“不用理会别人怎么说”之类社交媒体热搜话题式观点不同。
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贾玲的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通俗易懂,能用最质朴的镜头语言传达最质朴的情感体验,不管是对母亲的怀念和眷恋,还是乐莹的努力减肥和练拳,都比较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同和共鸣。然而,这既是贾玲的优点,也是她的局限——到底什么是属于贾玲的创作理念?或者说,除了一些可以即插即用的常识和热搜话题外,什么是贾玲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不少网友质疑贾玲的创作缺少“原创性”,其实,翻拍从来不是“原罪”,不管是借鉴还是致敬,刚刚从起点出发的创作者需要踏上前人的肩膀,这都不是问题。何况,作为一位从喜剧演员转型而来的新人导演,贾玲交出的成绩单绝对是让人满意的。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没有原创的剧本,而在于缺少原创的思想——导演拍一部电影,到底是为了安全地复述一遍大多数网友都同意的观点,还是独立地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看法?当新一代导演越来越熟悉市场的规则、流量的玩法,懂得如何去迎合观众后,似乎也越来越失去了“自己”。
因此,完全没有恶意贬低或者过度吹捧贾玲,作为导演,她的创作道路还很漫长,当务之急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和道路。